时至今日距汽车三包(草案)颁布已经有近三个月的时间,消费者对汽车三包出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三包条例会在今年“3·15”顺利颁布,因为在经过了激烈的社会讨论之后,各利益方似乎又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人士表示,经过了收集意见阶段之后,质检总局将对社会意见进行充分的论证。
维权艰难期盼三包
市场人士认为,实际有关汽车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并没有明显增加,有显著增长的是有关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这表明汽车厂商在售后服务上仍存在很大不足,而且忽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利益。说到底,汽车厂商对销售和利润的重视压倒了一切。
汽车消费者维权难已经不是偶然现象,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岳成表示,由于汽车作为消费品价格高,让消费者容易较真,加之汽车的维权案件涉及领域广泛而复杂,因此影响大、难解决。就汽车三包(草案)来说,从法律的角度看三包是合法的,应该尽早实行。但是由于汽车产品的特殊性使得三包一直不能真正实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就算实行了也需要至少半年的过渡期。消费者需要一个放心满意的汽车消费环境,相关职能部门应进行统一的合理管理。
汽车三包缘何难产
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权威部门似乎都不愿意给出三包出台的时间表,而这时一些社会学者则认为三包肯定会推迟出台,他们认为会出台一部过渡期政策以便平衡各方利益。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三包出台的市场调研已经长达三年有余,但是最终三包(草案)颁布后却令消费者大失所望。对于该草案规定的汽车的三包期限为2年4万公里(普遍低于厂家质保期);三包只保障其实施后的质量问题等规定,消费者意见很大,这其中清晰可见各方利益博弈的痕迹。
同时三包对于鉴定难、理赔难的问题仍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十分笼统,这样三包政策草草出台之后,将失去其最终的意义。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厂家和消费者对于三包意见的分歧,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所以三包在今年“3·15”出台的希望并不大。汽车厂家的观点是,在成熟的汽车市场里,有几百甚至近千部与汽车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成熟,不能同日而语,出现相关事件后很难保障汽车厂家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汽车召回的惩罚制度如此之轻和汽车三包期如此“蜻蜓点水”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是法规制定部门的难处所在,既要保护企业的积极性,又不能损害消费者利益,所以三包最终的论证会在何时结束我们仍无法知道。
市场成熟胜于三包
社会上其实还流传着另一种声音,三包是中国特有的,它只是一个过渡期的产品。
汽车市场成熟之后,三包条例将会自动取消。据悉在美国,现代汽车的厂家质保期是10年20万公里,目前我国汽车三包(草案)规定的三包期仅为2年4万公里。如果有一天我国的市场也能如此成熟,那么三包条例也将失去意义。
在国外,汽车厂商的自律意识、服务体系的健全程度,汽车消费环境的成熟程度,政府的监管力度和汽车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都优于我国。亚运村汽车市场信息部副主任且小钢说,类似于三包等政策只是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出台的一些法规和条例,他们都带有强制性的色彩。他说,其实市场经济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最好良药,市场成熟之后,竞争加强,市场就会自动调节,届时行业自律也会加强,所以无需国家再出台类似于三包这样的条例来保护消费者权益。因为质量差的产品会被市场抛弃,而这样的企业也会被随之淘汰,所以说在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会诞生理想的消费环境,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本报记者 丛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