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大幅下滑,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占据“半壁江山”的轿车市场低迷。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4年汽车产销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同比增长14.11%和15.5%,增幅比上年分别下降21.09%和18.71%。其中,轿车产销分别为231.63万辆和232.65万辆,同比增长11.99%和15.17%;与上年相比,增幅回落71.26%和60.11%。
2005年轿车产销量仍会像去年那样蹒跚前行吗?有无大幅上升的可能?
“井喷”式增长已成为过去
从行业发展阶段看,由于2000年以前积累的私人消费能力在2002年和2003年得到了集中释放,“井喷式”的高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今后几年内私人购车的冲劲和热情相对减缓,汽车工业将进入正常的快速增长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份报告认为,今年汽车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该报告预测,今年中国汽车销量为560万辆,其中轿车为260万辆。同2004年的230万辆相比,增长不到15%。
轿车行业利润已经摊薄
由于近几年轿车产能增长较大、新品迅速增加,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入到买方市场。各家企业为了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展开了以降价为主要手段的市场竞争,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重拳出击以抢占先机,2004年上海通用和南北大众大幅降价之后,其他汽车厂商及销售商相继跟进,轿车价格开始了大范围、大幅度下降,有关数据显示,到2004年11月底,国产车车型降价幅度已高达13.1%,而2003年国产车全年降幅仅为8.1%。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汽车行业高利润的状况正在改变,平均利润率正在逐渐向制造业平均水平回归。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全国5831家行业内企业的统计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降低,利润总额首次出现负增长。 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87.62亿元,同比降低了4.91%;全行业亏损企业已达到1112家,同比增长了17.18%;全行业利润总额累计为678.67亿元,同比下跌7.31%;129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去年实现利润仅为332.03亿元,同比降幅为21.66%。在这种情况下,轿车企业产能扩张的步子会迈得相对谨慎一些。
“销售大户”产销计划趋向平稳
从目前企业自己公布和研究机构预测的轿车企业2005年产销计划看,去年销量名列前茅的几家企业今年的产销计划趋向平稳,多年保持销量冠军的上海大众2004年销售35.5万辆,今年的目标为37万辆,略有增长。一汽-大众今年的产销计划目前尚未对外公布,预测约为25万辆,比2004年的30万辆下降约17%。
即便是去年逆市上扬的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今年的“野心”也不是很大,分别为30万辆(增长24%)和23万辆(增长15%),增长幅度均低于去年。天津一汽夏利去年销售13万辆,今年计划保持原有水平,仍是13万辆。这5家企业是去年销量的前5名,占去年全年销售量的50%以上。
而去年低迷车市中销量增长最快的北京现代今年的扩张势头也有所收敛,产销目标20万辆,比去年的15万辆增加30%多。
东风悦达起亚、奇瑞汽车、南京菲亚特、东风日产等几家企业,仍然制定了较为激进的产销计划。只是这几家企业去年的实际销量都低于10万辆,鉴于今年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这些企业高额增长的产销计划能否实现,还很难说。
消费者观望心理仍可能延续
去年轿车市场的价格战诱发了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理,而业内不少人士都预测今年价格战仍将持续,并且会由经济型车领域向中高档、豪华轿车领域蔓延。今年我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于2006年7月1日起将进口汽车的关税降低至25%。进口车价格的降低已指日可待,一些中高档车型的消费者有可能转向等待进口车型降价。再加上加息的心理预期普遍存在,由此可以推断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理仍可能持续,范围也有可能扩展至中高档消费群体。
高额库存“后遗症”
虽然很难知道2004年汽车行业库存的确切数量,但从年底时销量“翘尾”翘得之高可以判断,库存绝非小数目。有业内人士估计,2004年中国车市乘用车库存可能高达60万辆以上,相当于南北大众去年一年的产量之和。国资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占全国汽车销量80%以上的13家重点企业2004年全年利润同比下降了15.5%,仅为253.6亿元,而库存则高达166.5亿元,同比增长34.6%。这样庞大的库存自然都要留到今年“消化”,厂家排产时不会不考虑这一因素。
国家宏观调控抑制盲目扩张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较大,上世纪90年代初偏紧的宏观调控将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从40%降低到4.8%,而前几年汽车行业的“井喷”式增长与当时国家相对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有很大关系。
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再度收紧,一些企业的投资项目进展受限,同时也影响到部分公款购车的消费群体,原拟购车的项目推迟;今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将继续,企业的投资项目、公务车型的消费仍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其他因素影响
汽车行业是关联度很强的行业,能源紧张引发的石油、钢铁、电力等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也势必影响到汽车企业的生产。
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停车难已成为制约私家车消费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缓解的问题。
综合以上因素,国内轿车产销量今年难以“闻鸡起舞”,大幅回升仍不可能。本报记者 耿慧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