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品牌团队”,顾名思义,是指在一个主品牌下,按产品的性能、规格、档次、特点设置若干子品牌。这些子品牌之间在“音、形、义”三方面互为关联、互为衔接、互为配套、互为依存,形成合力出击的系列品牌,也可称之为“品牌系列化”或“品牌家族化”。
打造“品牌团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但纵观国内市场,汽车行业在品牌系列化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至今尚未见到在“音、形、义”三方面自成一家、独领风骚且引起市场瞩目的“品牌团队”。在子品牌的名称上,“赛”字满天飞,“威”字已不威,“欧”字多家有,“宝”字你姓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效仿、雷同现象比比皆是,好一个品牌大融合、品牌大杂烩。这种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汽车品牌策略,令消费者如雾里看花、云中观山,一旦遭遇刻意误导,难免引起桃李错摘的尴尬结果。
汽车子品牌取名上的散乱无序,也许正中一些企业之下怀,可借机乱中取胜。对于那些产量、规模已达国内前几位的大型企业而言,由“品牌团队”空缺带来的不应有的“隐性”损失及市场份额的减少,恐怕是难以计算的,但至今尚未引起汽车业老总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相比之下,在开发系列品牌方面,海尔、联想可谓出尽了风头,饱尝了甜头。其令人羡叹的成功经验,值得汽车业的老总们深思和借鉴。
显然,没有系列难成规模,仅有规模而无系列或仅有系列而无规模,都是难成大鳄的。因此,中国汽车企业不仅要“产量规模化”,更要注重“品牌团队化”。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品牌“震撼力”的竞争,只有叫得响,才能“撼”得动。体现速度、力量的汽车类品牌尤其是这样。“撼山易,撼消费者难”,从这个意义上讲,谁能“撼”动消费者,谁就是汽车市场上的赢家。从营销的角度而言,“造市”就是“造势”,造“系列之势”,造“家族之势”,造“团队之势”。一句话,是造“震撼之势”。强化品牌意识,重在强化“品牌团队”意识,强化“团队震撼”意识。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品牌资源同样如此。汉字的有限性决定了商标资源的有限性。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立志在市场上占有一定或较大份额的大企业来说,从长远考虑,应同储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一样,及早为打造“品牌团队”做好准备。
汽车制造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打造“品牌团队”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发中国自主品牌的需要。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与“群狼”共舞的。(拨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