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的2004年,对奇瑞来说,动荡与激越同步。3月,QQ“炫锋行动”推出0.8升系列;同月,风云四代上市;4月,奇瑞第20万辆轿车下线;8月,奇瑞CVT上市;11月,奇瑞在马来西亚CKD组装生产;12月底,奇瑞发动“激昂2005行动”,推出震撼价格、震撼技术、震撼服务三部曲…… 奇瑞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让低迷的车市显得愈发暗淡无光。去年底,在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乘用车品牌竞争力报告”中显示:民族品牌中,奇瑞表现最为突出,总体品牌竞争力排名第六,超过了多数国际品牌,红旗品牌紧随其后。同时,奇瑞列位“国民车”自主品牌阵营的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吉利、夏利。
一个建厂仅仅7年的企业,究竟有何魅力能获此殊荣?我们说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其实对一个企业何尝不是如此。透过外在的浮华和市场的喧嚣,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更加真实的奇瑞。
中国制造
安徽,芜湖。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方,一个国内最早萌生“汽车梦”的地方,奇瑞谋于陋室,成于荒滩。这个“红孩儿”,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从诞生之日起,就提出了要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令业内人士唏嘘不已。
若干年后,人们开始以“黑马”甚至“千里马”称之,认为它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奇迹。然而,尹同耀———这位奇瑞的创始人,却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只是在谈起梦想时,总会有些许激动:“把奇瑞做成‘中国的名片’,我们希望外国人说起中国,就想起中国有个奇瑞,中国的汽车很好。”
在国际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国人正在为如何发展自主品牌担忧时,奇瑞却已与全球23个国家签订了整车或CKD出口合同,产品涉及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及即将排产的SUV等车型。200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奇瑞发布了“进军美国”的消息。尽管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措,到底会给奇瑞带来怎样的命运现在仍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作为占领市场的第一步,奇瑞迈出去了。
当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时,自主品牌却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体。2001年10月,也就是在第一款产品风云刚刚推出半年之时,奇瑞就将第一批轿车出口中东;2003年8月,与伊朗进行第一个CKD合作项目,并出口轿车1200多辆,占中国轿车出口总量的90%以上;截至2004年10月,奇瑞已累计实现出口8000余辆,占据中国轿车出口的80%以上。
2005年,奇瑞美国“梦幻之旅”启动,尹同耀实践着自己曾经的承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做合资企业做不到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率先实现大批量出口。”对此,《亚洲汽车资源》杂志的创始人邓恩的评价是:“奇瑞的历史不乏小奇迹,所以有勇气提出这么庞大的计划。” 品牌之忧
“就目前来说,要实现这个梦想,最大的阻力来自品牌。”尹同耀认为,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尤其是汽车市场,品牌血统几乎在消费者选择中占到50%的比重。随着汽车业的发展,这个比重会慢慢减少,消费者会把目光从血统转向品牌差异性。
尹同耀称,奇瑞确立了宏伟目标,即到2010年,奇瑞轿车的产能将达到100万辆,出口占40%;实现汽车技术和汽车产量跻身世界前列。但是,无论是消费者选择权重的转移还是品牌的塑造和建立,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奇瑞需要在这段时间里苦练内功,不但要做好产品、做好服务,还要形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奇瑞提出要做汽车界的海尔。做汽车界的海尔,当然要从服务开始。“未来的汽车业竞争,会是成也服务,败也服务。”奇瑞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金弋波告诉记者,销售前比的是产品,销售之后比的就是服务了。产品和服务就如同奇瑞的两翼,没有服务作为坚强后盾,奇瑞很难取得如此长足的发展。
据悉,奇瑞服务站网络已发展至近350家,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4个地级市和31个县级市,服务网络数量及密度已提升到行业第四的水平。在这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尹同耀有着常人不可理解的宏伟目标:奇瑞要做中国品牌第一。
要想具有国际竞争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企业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良性的利润实现模式;还有是基于全员共同认知下的企业文化。帮助奇瑞出口美国的“梦幻汽车公司”宣传,奇瑞轿车将提供“10年、10万英里保修”。密歇根大学研究汽车市场的贝尔兹维斯基教授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买车,但问题是如何赚钱呢?”
尹同耀信心十足:“新产品开发是用意大利的造型,加日本的工程设计,再让德国公司对质量把关。”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并不是赚钱,而是如何打造一个响亮的、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从这一点看,出口美国,就是奇瑞打造品牌价值的最大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