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曾有人跟杨少华讲,外国汽车如何的多,路如何的堵,那会儿他还没出过国,就觉着那是吹牛。谁知没几年,咱们国内老百姓买车的也越来越多,马路上的汽车一点也不比国外少。
车多了,出行更方便了,这本来是件特值得高兴的事儿,可杨少华却时时高兴不起来。有时遇上堵车时还常听司机讲:“哪儿有警察,哪儿就堵车。”他认为这绝对是一种糊涂的看法,哪儿出了事儿,堵了车,警察能不去、能不管吗?
有一天晚上,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半路遇到前方发生了交通事故,刚到现场的警察拦住过往的车辆,暂时中断了交通。他们坐的车刚巧被拦在了头一辆,他坐在车上目睹了警察处理现场的全过程,从测量现场到最后清走事故车辆,警察用了不到10分钟就开始放行,可他往后一看,被堵的车辆已经望不到头了,他当时就觉得,警察不但不是堵车的原因,而且通畅的交通秩序绝对是离不开警察的。
平时坐车出门时,他最怕遇上不守交通规则的人开车。有的人开车跟骑自行车似的,走得好好的,突然就拐,莫明其妙的停,拿违章根本不当回事儿。他断言,这些司机如果不尽快改掉这些坏习惯,往后堵车会更多,人们出行也会更困难,交警也就更辛苦。最近他新编了一段相声《买车记》,就是想鞭策一下这些不守规矩的司机。
相声里有这么一段,说司机这车开得别提有多快了,他坐在车里直害怕,就用手捅了捅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李金斗,想让金斗提醒司机该减减速了。金斗扭头看了司机一眼,顺嘴说了一句:“他睡着了。”“啊?!”“睡着了还开这么快,赶紧把他叫醒呀。”“别叫了。”“怎么啦?”“他醒着开得更快……”
年轻那会儿,杨少华可乐意有辆车停在他家门口了。那会儿没几个人能买得起汽车,赶上年根岁末,有钱人开着汽车串亲访友,不管车停在哪儿,都能招来一大帮人围观。要是有车停在他家门前,他就能被羡慕的目光包围,感觉特风光的他每逢此刻恨不得整条街的人都来参观才好呢。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杨少华对车的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现在他要是瞧见谁把车停在他家门口,肯定是一百二十个不乐意,他一定会变着法儿的劝人家找别的地方停去。您千万别怪老先生为个停车位这么小气,因为每次几个儿子回来时,他都得对全家5辆汽车的停放费上一番心思。
家里生活条件好,5个儿子买车时,他都给投了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大发、夏利、桑塔纳、帕萨特等一款比一款更高级更时尚的汽车先后落户杨家,他率领全家一块儿步入了小康。
别看儿子们都有车,可他很少坐他们的车出门。儿子们都有自己忙活的事儿,他不愿打扰他们。平时,他最爱打出租车,既省事儿,又不用操心找车位。他常说自己也有辆专车,就是不蹬不走--一辆自行车。年轻的时候,谁家买辆自行车跟现在买汽车差不多,他那时还骑不起自行车。现在家里有汽车了,他又把自行车当成锻炼身体的工具。毕竟岁数大了,骑车出去儿子们也不放心,一般情况都不赞成他单独骑车出门。前几天,趁儿子们没在,他又骑着自行车上了街,结果他那部刚买没几天的手机就不知什么时候从裤兜里掉了出去。不过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他大意,那天他骑的是小孙女的车,座太低。
杨少华先生常对几个儿子讲:“别动不动就开车出去,想法子减轻城里的拥堵,咱们人人都有份。其实有时骑自行车拐弯抹角很快就能到了,比开车更方便,没必要老摆那谱。”
刘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