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族》第二期--口碑的价值(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18:19  汽车族
《汽车族》第二期--口碑的价值(图)

《汽车族》第二期封面

  记得年度车型评选辩论会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一位评委的发言引起了超出评选本身的巨大争议,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却仍能回味出些不一样的味道。

  一位评委在讨论伊兰特的时候这样说道:“……虽然销量已经证明消费者对这款车的认可,但在内在品质上参评车型却都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韩国车在耐用性上一贯‘口碑’较差,这款车是否有说服力问鼎年度车型,我看比较困难。”话音刚落,便遭到了一片非议之声:“我们不能凭借‘传言’就否定一款车!现在的韩国车在质量上早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

  是呀,我们确实不能凭借传言就否定一款车,那么这评委的担心是否有些过虑了呢?在这里我们想把伊兰特的耐用性问题留给时间来验证,而只想详细地分析一下两种观点: “口碑”与“传言”是一回事儿吗?

  如果从舆论学的角度上来看:“口碑”就是“舆论”,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得到了广泛认同的观点;而“传言”只是“猜测”,是在小范围里流传的观点,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正确性上看,舆论的形成由于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而且又是绝大多数人的看法,因此舆论有着无可置疑的正确性,而传言只是少部分人的观点和预测,它有可能正确并经过一段时间后成为舆论,也有可能错误而仅仅成为转瞬即逝的流言。那么口碑到底有多大价值呢?其实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小到一个产品的销售,一个人的成败,大到社会的变化,民心的向背,口碑都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它的进程。

  知道口碑重要性的往往是一些睿智的政治人物,比如说“割发代首”的曹操和“摔孩子”的刘备。与宏大的历史变迁和政治人物的命运相比,口碑对于产品的影响也就算是牛刀小试了,但对于大宗消费品,比如说汽车,口碑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

  其实流传在汽车行业内的口碑非常多,像什么“美国车费油”,“日本车省油”,“德国车皮实”,“韩国车使不住”等等,这些口碑都是群众经过很长的时间实践,对各国的车辆形成的一种公认看法,其中有没有个把冤枉的呢?也许有吧,但上述口碑对各国车辆特点的概括确是正确的。也许有人并不认同:明明我们都已经进步了,为什么还会有这种口碑?口碑就完全正确么?比如韩国车在最近的欧美市场调查中质量和可靠性就已经排在了前头,其5年质保也足以让一些欧美厂商汗颜。

  但是遗憾得很,口碑就是舆论,因而它就拥有舆论的一切特点,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舆论是有惯性的。就像舆论并不能简单地发生,需要长时间的认知一样,舆论的改变和消失也不会简单地发生,也需要长时间的认知来改变公众的看法,因此,想在一夜之间改变舆论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口碑的强大功能可见一斑,它甚至可以影响汽车专业人士的判断,而对于买车总要参考别人意见的普通消费者,口碑其实直接影响着销量。七八十年代英国汽车工业的全面衰败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英国车在欧洲形成了价格高质量差的口碑,虽经过20多年努力,英国车仍没有摆脱这种口碑,而结果就是其品牌一个一个地被收购。

  在这里出现了另一个著名的悖论:制造舆论(口碑)。事件、热点、噱头是可以制造的,但唯独口碑不能。因为口碑需要大多数人的认同,而某些人的观点如果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传播,那这种观点只能是个人观点。有些人想利用媒体的话语权和传播能力制造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观点,并想使之成为口碑。而在实践中如果民众没有对这些看法得到印证,那么这些看法只能成为流言。即便民众被短时间地蒙蔽,但从长久上看,社会只会出现对其更不利的口碑。

  在这里又开始担心我们的汽车制造厂家,因为好的口碑并不来源于几次促销活动或几个写手几家媒体“妙手回春”的文章,口碑来源于民众自下而上的认同,来源于厂家为了得到这些认同长时间踏踏实实做的工作。因此当你忽略每一次用户投诉,或者草率地把一些有缺陷的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你的行为就要为你的“口碑”添砖加瓦了。(王垠)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