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中国车市预计不会像去年这样大起大落,会持一个缓慢的增长态势。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今年汽车总需求量将达到580万辆,增长12%,其中轿车需求量为275万辆,增长17%。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表面化。2005年车市这块大蛋糕究竟如何分?将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以下是18家中国车商2005年产销计划:
上海大众2004年销售35.5万辆,市场占有率为14.2%;今年上海大众目标为37万辆。上海大众计划新的一年里优化销售网络,同时将推出POLO、TOURAN、PASSAT、SANTANA3000的改进产品。而计划于今年底完工的上海大众汽车五厂,将主要生产中高档轿车。
一汽大众2004年销售量突破30万辆,2005年一汽大众销售年度计划已上报董事会讨论,但目前尚无法对外公布。预计其年销量约为25万辆,比2004年的30万辆下降约17%。
上海通用2004年销售25.2万辆,增长幅度也超过了25%,市场占有率为10.1%。今年产销目标为31万辆。今年上海通用将推出H-CAR、V-CAR、T-CAR、凯迪拉克SRX四款全新产品和君威、凯越、GL8、赛欧的改进产品。
一汽丰田2004年销售8.6万辆,2005年计划销售汽车13万辆,年增长53%。其中将在3月前在天津下线的新皇冠将要分担2万辆的销量,其他销量将由刚刚大幅降价的威驰、花冠以及即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的Prius、MarkX等车型分担,而一汽丰田旗下三款SUV霸道、陆地巡洋舰、特锐及MPV柯斯达也将能实现约1万辆的销量。
重庆长安2004年生产汽车58.2万辆,销售汽车5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93%和40.29%;实现工业总产值264.9亿元,销售收入28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24%和35.32%;市场占有率超过了12%。2005年计划销售汽车60万辆。
神龙汽车2005年的整体产能目标约为全年11.5万辆。其中东风雪铁龙商务车为7.5万辆,东风标致为4万辆。排产计划上东风雪铁龙相比去年有所下调。2004年全年东风雪铁龙总共完成7.7万辆的生产销售目标,而今年锁定在7.5万辆,神龙公司对在同一生产线上的两个品牌的产能有所调整,重心将对标致品牌有一定倾斜。
广州本田2005年的产销将比去年增长15%,达到23万辆,预计销售收入为360亿元,同时新增投资21亿元重点推进第二工厂的建设。在新产品方面,刚在广州车展中亮相的新奥德赛将在2005年上半年正式投放市场。
东风日产2005年预计排产近20万辆,在引进天籁之后,今年东风有限公司将至少推出3款全新车型,其中经济型车Tidda的两厢和三厢版本将成为东风日产中期事业计划的中坚力量。
北京现代去年成为业界的一匹黑马,产销15万辆,其中伊兰特车型增长迅猛。按照北京现代的中期计划,在2008年将实现在华年销售60万辆轿车的规模。而今年的重心则在完成三期30万辆年产能改造,并筹备第二工厂的建设。
一汽轿车2005年计划完成6.2万辆销量。其中马自达6系列销售5万辆,比2004年增加40%;红旗系列销售1.2万辆,比2004年减少20%。
南京菲亚特2005年的销售目标是5万辆,同时今年将会推出多宝和一款“在中级车细分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新车型”,该车价位在10万-15万元之间。今年南京菲亚特将全面在轿车市场展开竞争。
哈飞汽车2005年的计划为23万辆,但微客和其他商用车产品占据了相当比例。在实现与东安的整合之后,哈飞对航天二集团系的汽车企业的整合步伐也在进行当中,此外,哈飞位于深圳的第二工厂也进入实质操作过程中。
奇瑞汽车2004年全年销售近9万辆,距年初18万辆的销售目标有较大差距。2005年奇瑞最低销售目标是1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国内销售10万辆。
东风悦达起亚2005年全年的产销计划最少将在12万辆。其中新千里马的销售目标为6万辆,远舰为每月3000辆的销售目标,而嘉华的计划则是全年30000辆。此外还有已经确定于今年下半年上市的CERATO。吉利汽车去年虽然实现了产销目标,但今年依然非常谨慎,2005年的产销计划为12万辆,增长比例为20%。
天津一汽继2004年创下年度销售13万辆的新高后,2005年天津一汽计划保持13万辆的销量。
长城汽车2005年旗下三大板块皮卡、SUV、CUV保守目标为完成销量8万辆。今年长城汽车将着力打造即将上市的哈弗CUV系列,力争完成3万辆的销售目标。此外长城客车、长城专用车系列、长城大脚兽系列也将额外贡献一定销量。
长丰汽车2004年完成销量约2.5万辆。长丰帕杰罗将至少实现1万辆的销售计划,加上长丰原有的猎豹黑金刚等系列车型,2005年长丰汽车销量很有可能突破3万辆。
仅仅从以上18家企业今年的排产情况来看,2005年我国轿车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还将继续。
剔除其中非轿车的数据,轿车排产已大大超过国家信息中心所预测的需求量275万辆,达到300万辆。也就是说如不及时作出调整,今年还将有25万辆的库存积压,因为是不完全统计,实际库存积压还将更大,加上去年遗留的50万辆库存,今年年底就将有不少于75万辆的库存积压。
如此高的库存,必然导致整个汽车产业链上至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下至汽车经销商,都必须作出调整,有效地做到供需平衡,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