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宝马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以来,奥迪一直将其视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并不断在公开场合发出挑战,但过去宝马一直予以回避,因为它过于傲慢了,认为那将有损于宝马的品牌形象。现在情况不同了,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虽然从全球市场看,奔驰仍然是宝马竞争对手,但在中国市场,奥迪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不承认这个事实是不对的。”于是在1月12日,就有了震撼市场的国产宝马大降价行动。
不过,在那次降价行动当天,史登科博士并没有过多地谈及奥迪的话题,他只是一再强调,宝马的一切行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在中国市场的上的竞争能力,以便在中国市场上扎下根来。史登科博士当时说,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无论以哪种方式进入,竞争都会非常激烈,在一切都还没有定位之前,谁都有机会。他还话里有话地说,比如今年一个效益很不错的公司,也许到了明年就会失去很大一块市场份额,关键在于它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
但正像李武说的那样,与奥迪比起来,在中国市场上,至少在目前宝马还没有足够的竞争力。2004年,宝马共在中国销售了15500辆轿车,其中55%是在沈阳生产的国产宝马,也就是说,计划产能3万辆的沈阳生产线上只驶下了8000多辆。与奥迪6.2万辆的数字相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落差。
不过,宝马目前的困境并不能代表它的未来,对此,一汽-大众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当天,李武对在座的7位记者说,2005年将是中国高档车市场的竞争元年。
李武认为,所谓竞争元年的特征表现为“全方位的竞争”,即从广度上看,随着品牌和产品品种的增加,各个价位段(细分市场)的竞争将全面展开;从深度上看,不仅在价格上,而且在技术含量、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竞争将全面展开。“在这两方面谁做得最好,谁才能最后胜出。”
对于2005年中国汽车的局势,李武表示“无论奥迪还是竞争对手,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计划,包括价格政策、经营管理、生产成本、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会尽量避免在价格方面反复进行调整,以免伤及老用户,打击新用户。”他说,在中国这个非常特殊的市场上,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对此必需考虑到各方面的要求,一旦作出重大决定,就会保持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我们的营销计划有长、中、短期,今后的一切行动都将围绕着竞争元年的战略计划展开。”
2004年,已在中国生产的高档轿车有奥迪、宝马、卡迪拉克、天籁等;2005年将在中国生产的还有奔驰、皇冠等。可以预计,在经济型轿车利润率日益回归的时候,高档轿车市场将展开最后一轮的利润之争,从这个意义上看,2005年的确称得上是中国高档轿车市场的竞争元年。
理性汽车时代正在到来
就在李武面对记者发表声明的前两天,2004年中国汽车10大新闻评选结果揭晓,在那一天对10大新闻进行点评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钱平凡博士对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钱平凡认为,一个快速、持续、理性发展的中国汽车时代正在到来。
钱平凡说,快速发展表现为中国汽车生产消费的总量增长速度要比国际市场市场快,表现为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其中轿车正在占据半壁江山。在这半壁江山中,经济型轿车占到了50%左右。私人购车的比例在快速增加,已成为汽车消费的主流。
持续发展则表现在6个方面:增长速度正趋于平稳;新车型快速增加;价格不断下降;产能出现过剩;利润率大幅减少;消费者更加更理性。
理性发展则表现为,2005年将成为汽车新时代的新起点。有人把2004年比喻为中国汽车业的寒冬,那是对汽车企业而言主,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种增加、价格下降则是好事,这使他们的选择更加理性化。在2005年,总的发展趋势是,产量增加但增幅减少;个性化要求不断增加;价格持续下降。但和其它行业相比,利润仍偏高;产能过大,库存仍会增加;利润率继续下降,达到5%左右的国际水平;消费者选择更加趋于理性化。
钱平凡认为,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汽车全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重组成为必然趋势;发展模式发生变化,营销方式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生产方式向模块化集成化转化、竞争方式从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化;国有企业出现分化,体制多元化格局形成,国有资本逐步退出,让位于民营资本。
他还特别强调,前一段所谓“中国汽车业将崩盘”的说法是“纯粹的假新闻”,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健康迅速地发展,中国正在迎接理性汽车时代的到来。”(本报记者 董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