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5年谁将主宰发动机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 10:48  中国汽车报

  本报记者 王冀 2004年年底,汽车发动机行业的一件大事,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北内集团总公司与华翔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合作,成立了“北京华翔北内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根据协议,北内以现有设备、技术、产品等投入,华翔以1301万元入股,并在配套、市场等方面投入,北内6V87发动机将为华翔集团的富奇SUV汽车配套。

  “2004年,国内汽车发动机行业的一系列变革,将使2005年的发动机市场更有看头。”一位业内人士日前对记者说。

  满足不了油耗标准的491产品前途未卜

  “从目前的情况看,491发动机肯定满足不了油耗国标第二阶段指标。而新款发动机要想达到规模经济,在市场拓展上,至少需要2年时间。从时间上说,2005年,国内企业必须启动491的替代机型工作。”某发动机厂的总工程师告诉记者。

  据了解,国内最大的491发动机生产企业———保定长城内燃机制造有限公司,已经开发出两款发动机,并计划在今后两年逐步淘汰491发动机。

  而盯上这个市场的,不仅有保定长城公司这样的国内巨头,甚至还有来自俄罗斯的ZMZ,这家俄国老字号企业想把自己的4092发动机带到国内市场,其目标对手就是491!

  有未雨绸缪的,也有摩拳擦掌刚看好491的。12月8日,由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机械厂、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北京顺义杨镇工业区合资成立的北京北汽发动机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其主要产品就是491发动机。据悉,该公司单班生产能力为5万台/年,销售将以北京汽车厂有限公司为市场依托,逐步扩大北方市场。

  源自日本丰田4Y技术的491发动机,目前仍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大小小的491发动机生产企业超过10家,年产量超过100万台。从这一点上看,2005年,491发动机还将继续是中低档皮卡、SUV车型的主流发动机。

  但有专家预计,国内企业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对新机型的开发将成为另一个热点。

  日系发动机跟进整车共同发力

  2004年最惹人眼的另一道风景,是日系发动机在中国的大规模扩张。

  2月25日,广汽丰田发动机厂正式奠基,预计年生产能力30万台;

  3月25日,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成立,年生产能力13万台;

  11月27日,东风本田发动机厂投资5亿元,启动了发动机扩产项目,扩充完成后,年产能将达到36万台;

  12月21日,总投资30亿元的东风日产发动机工厂动工,计划在2006年初投入使用,预计到2008年总体生产能力将达到36万台。

  在中高档乘用车领域,原先是欧美企业为主力。而在中国加入WTO后,日本三大企业明显加快了在华的开拓速度。广州,成为这一轮大扩张的中心。据悉,这些发动机工厂在日本三大公司的中国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三年,日本整车企业终于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他们把发动机拿到中国来,说明他们将中国市场看成了下一个经济增长点。”针对这种状况,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也深有感触地说:“(广汽丰田发动机厂的建成)不仅仅是一个工厂,而是一面重大的旗帜。”

  这面“旗帜”让人联想到的东西很多。其中这些发动机厂家和日系整车企业的产能关联,成了业内人士不愿猜测的“公开秘密”。

  如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12万台产能扩充项目建成后,该公司将形成年产36万台发动机总成和48万套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并最终向年产48万台发动机的目标挺进。由于广州本田两大工厂的远期规划也为每年48万辆,因此东风本田发动机厂的发展目标和广州本田似乎是不谋而合。

  由于这些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专家推测,其2005年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并不大。但也不排除他们提前投产的可能性,届时,国内中高档轿车市场必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重型发动机将继续走高

  长期从事市场研究的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经济师袁学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伊始,国内重型卡车用柴油机市场上就发生了变化,一些柴油机厂家推出了大排量的柴油机产品,使得行业的产品结构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进一步表明,重型卡车用柴油机市场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2004年底,国内各大重卡企业在陆续公布新一年产销计划时,各企业都对市场前景看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5年将继续实施宏观调控。专家分析,包括治超、减免重型车过路费等政策的共同作用,将使2005年的重卡市场会进一步扩容。在这种状况下,留给发动机企业的空间更大。

  相对应的是,国内主流发动机企业都推出了新款发动机,这些新机型的功率、油耗等技术性能都远远优于现有机型。不过,专家提醒说,另一点不可忽略的是,沃尔沃奔驰等品牌发动机都将或即将在华投产,这些品牌的冲击力对国内企业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

  对2005年的形势,一汽锡柴总经理蒋彬洪认为:“从市场的走势来看,行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际品牌的大举进入,使竞争更趋白热化;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欧元汇率的影响,将推动成本的上升;同时,汽车召回制度的出台,将使用户的维权意识更加强烈。”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