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较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最后一年。1月1日起,轿车进口关税下降到30%,零部件关税下降到13%。
“加入WTO主要考验的是政府履行承诺的决心和能力。”资深世贸问题专家、任教于中央党校的刘力博士一直十分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回顾加入WTO后的三年历程,同时担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刘力认为,从政策变化上看,中国已按期履行了与汽车相关的所有承诺。
相关的承诺全部按期履行
中国加入WTO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前不久对中国三年来的表现表示满意。他认为,我们基本已按照各行业开放的时间表,全部兑现了承诺。虽然其中的一些软性指标(如国民待遇的问题、知识产权的问题等),不能用一个量化指标来衡量,大家对此也是见仁见智,但世贸总部以及100多个成员对中国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两次年度审查后,一致认为中国的执行情况非常好。
刘力介绍说,在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中,有关汽车的条款不少,涉及货物贸易、贸易技术壁垒、投资与技术转让、服务贸易等方面。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按时间表全部履行了当初的承诺。
在货物贸易方面,国民待遇、取消配额、降低关税是三大主要内容。国民待遇问题,刚加入WTO的时候就已经原则性地给予了。配额方面,这三年来按每年15%递增,也是有目共睹的。今年1月1日起,配额已完全取消,关税也在继续下调。
在贸易技术壁垒方面,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行业技术标准和强制性标准都大量参照或等同采用了国外,特别是欧盟的汽车技术法规,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壁垒可言。
在投资与技术转让方面,诸如国产化率、进出口挂钩、CKD/SKD、以平稳外汇为由限制进口、出口数量等限制措施,均在加入WTO之时或之后不久就已经全部取消了。
在服务贸易方面,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了零售业,取消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在汽车领域,除对汽车服务企业的股权限制外,其他限制也基本取消。
刘力提醒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今后还要兑现的承诺主要就是关税。到2006年7月1日,汽车整车进口关税要降到25%,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要降到10%。这一年的12月11日,外资在汽车服务的股权比例限制也将被取消。
我国汽车政策出现五大变化
加入WTO后,我国的汽车政策也进行了许多调整,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新政策,修改了汽车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我国涉及汽车的各方面政策与加入WTO前相比,有了很大改进。”刘力特别提到了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认为这一政策不仅取消了原《汽车产业政策》中不符合WTO原则的内容,而且做出了许多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规定,包括鼓励技术研发和整合重组,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他总结说,这些政策的导向呈现出五大变化。一是自由化:大幅度减少了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汽车产业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公平化:取消了大量对外资企业和外国汽车的歧视性做法,对国内非国有资本的一些歧视性做法也得到了纠正。三是透明化:加入WTO后,政府决策和实施政策方面的透明度都在提高。四是国际化: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逐步与国际管理接轨,开始采取一些国际通行的法规,比如召回制度、环保法规等。五是人性化:从原来的汽车企业至上转为消费者利益至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前,我们的政策老是保护企业的利益,现在已经开始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最大的表现就是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
刘力强调,我国汽车行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手段之所以体现出以上五大变化,主要是因为WTO规则的要求。另外,WTO使中国经济彻底融入世界经济,深化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一些国际化的观念和做法自然会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影响到我们的观念和做法。
“中国的改革目前遇到了不少阻力,要突破这些阻力,就必须借助外力。”刘力对记者说,“搞WTO研究的人过去经常鼓吹:以开放促改革。国内改革进展缓慢,就需要用WTO的规则来约束,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改革,从而达到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后来这个观点被中央采纳,写进了“十六大”报告。
但刘力同时指出,我国汽车行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比如鼓励竞争不够、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进入壁垒、对非国有资本进入汽车行业仍然限制较多等。
要遵守规则,更要学会利用规则
“我们为什么要加入WTO?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让它为我所用。”刘力认为,加入WTO,说到底就是在享受世界贸易带来的好处与承担由此而来的风险之间的博弈。对我们而言,如果仅仅将对WTO的认识停留在遵守规则、做老实人的层面上,那就有违中国加入WTO的本意了。
刘力告诉记者,世贸组织的许多协议中都规定了例外条款和实施保障措施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这些条款来保护自己。反进口严重冲击规则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根据这一规则,如果中国在履行与开放汽车市场的承诺时,国外进口汽车激增,对中国的汽车产业造成严重损害,致使产品产量、价格明显下降,世贸组织将允许中国对国内生产的汽车产品提供临时性保护。“但保障措施的实行是有条件的,而且必须经过一系列程序,并得到世贸组织的授权,不能说实施就实施。”
另外,反倾销规则也相当重要。加入WTO以来,中国已成为被反倾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刘力认为,我们也可以用这一武器保护自己。如果能在适当的情况下实施反倾销规则,既可以减轻国内汽车工业的压力,更有利于国内汽车工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汽车进口配额取消之后,一旦国外汽车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汽车工业产生损害,我们就可通过WTO程序,利用以上两种武器进行自我保护。同时,一旦我们的汽车产品在国外被实施限制或被反倾销,我们也可利用WTO的相关规定进行上诉或应诉。”
当然,真正要实施这些保护规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力强调,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要积极参与。因为按照WTO的规定,没有企业发起相关保护性调查或应诉别国的制裁,政府是不能主动作为的。
政策篇关键词之一:配额
2005年1月1日是我国完全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的日子。有专家预言,中国汽车工业将迎来加入WTO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此前的三年,我国虽然年年降低关税,并以每年15%的幅度增加配额,但汽车进口依然受到根本性的限制,进口车价格也没有根本性地降低。进口车价中所包含的为了获得高度希缺的进口许可证而引发的寻租成本,比30%的关税还要高得多。这也正是三年来人们没有感觉到巨大变化的重要原因。
取消配额后,这块灰色成本没有了,再加上供给能力充足,进口车价格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化,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必然波及国产车价格。因此有专家预测,刚刚遭遇了2004年“寒流”的中国车市,极有可能再遭重创。
政策篇关键词之二:拉美化
“拉美化”危机似乎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但已有经济学家提醒说,对外依存度过度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
在反映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两个指标中,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GDP的比重已达60%,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也达到了6%,而美国的这两个数字分别只有20%和2%。近两年,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工业企业销售额的1/3强、利润的1/3强、出口额的1/2强和总资产的1/4强。
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外资的绝对优势更是有目共睹。中国加入WTO以来,各跨国汽车巨头的中国战略日益明朗,已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生产布局,在继续掌握合资公司技术来源等的同时,又把控制力对准了营销服务体系。但是,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乃至中国民众的利益和目标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的中国策略只能服从于其全球战略,我们又怎么能将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构建在跨国公司的肩膀上呢?
开放的基础是自强,开放的目标是自主。汽车工业也不能例外。(本报记者 贾翔)
相关链接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主要新政策
1.2003年10月3日和11月12日,颁布《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2.2004年3月15日,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6月,《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专家库建立与管理办法》等配套规定出台。
3.2004年6月1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颁布实施。
4.2004年9月27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
5.2004年9月27日,《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
6.2004年10月26日,《汽车贸易政策(征求意见稿)》公布。
7.2004年10月28日,《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公布。
8.2004年11月25日,《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