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4:跨国巨头扶持本土研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2:01 南方都市报 | ||||||||||||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国外汽车公司“砸入”国内的资金又有了“新动向”,那就是成千万上亿元的资金被投入到在国内建立的合资研发中心上。跨国汽车巨头纷纷承诺,将在中国成立立足于本土的汽车研发中心,以加快产品推出速度,提高产品成本竞争力,进而帮助提高中国汽车研发水平。不过,尽管国外汽车公司高调唱“情歌”,但经历二十多年“以市场换技术”而最终落空的惨痛“教训”后,业界对本土汽车研发能力是否能随着合资汽车研发中心的成立而有一个“质”提升,仍然是将信将疑。
国内轿车企业的产品技术来源途径目前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合资企业直接拿国外产品到国内生产,一种是本土轿车企业靠学习和借鉴国外产品开发自己的产品,还有一种是国外公司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将国外产品拿来进行适应性的中国化改造,随后组织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以上三种途径中的第三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设研发中心的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6月份通用汽车宣布联手上汽向双方的合资研发技术中心泛亚追加投资21亿元人民币的声音“言犹在耳”,12月初,日产汽车在广州花都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的合资研发中心也“动锹”了,而几乎与此同时,刚成立的北京奔驰项目据称要投资不低于5亿人民币建研发中心,本田与东风合资的另一家合资企业东风本田武汉公司表示将投入3亿元人民币建研发中心,现代汽车和江淮汽车即将组建的合资公司也表示,将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业内人士评价,在“合资潮”和“4S”店热后,国外汽车公司的投资又掀起了一股建设研发中心的热潮。 对于国外汽车公司建立研发中心的现象,某汽车公司高层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此类研发中心将加快合资汽车产品本土化过程,可以使产品早日推向市场并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国内某知名汽车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则表示,跨国巨头纷纷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主要是受成本压力所致,国外公司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快本土化研发,从而降低成本以便为产品赢得价格优势。 由此可见,充满戏剧意味的是,尽管国外汽车公司在“隐晦”表露自身“功利性”目的之时,高调“赞场”的主要还是合资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将“如何如何提高中国的汽车研发水平”,但在中方眼里看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升价格竞争力,以及依托研发中心加快产品的推出速度赢得市场主动权,才是外方急于建立研发中心的真实意图所在。 当然,对2004年国内汽车产业在研发方面的努力,也不能“一刀切”式地持怀疑态度,因为,除了跨国汽车巨头对提升中国汽车研发水平的“承诺”之外,本土汽车也在资金和技术的相对“窘境”下加快、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比如说奇瑞汽车,在今年北京车展前夕,奇瑞汽车就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多款发动机产品,而另一家本土汽车企业吉利汽车,也在今年将自产的多款发动机产品和其他自主开发的汽车技术产品大量运用到自产的产品之上。 本报记者 朱中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