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卫强
岁末降至,沉浮的汽车产业开始接受一年的盘点。有人说,2004年的中国汽车产业是降价年。车市的持续低迷与急速增长的产能在销售渠道里碰撞,此起彼伏的降价潮暗流涌动。
“熬过今年就是胜利。”在记者的采访中,这样的态度绝非来自个别经销商。2003年,汽车销量增幅高达80%;2004年,汽车销量增幅能否守住20%的防线都将是个疑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车市不要再期待销售增幅80%的好日子了。”他认为,2004年,汽车工业正在从高速增长期进入一个持续平稳的增长阶段。
张小虞说:“今年的降价潮对汽车产业整体而言,并未伤筋动骨。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汽车市场建章立矩之年,是新一轮结构调整年。”
宏观调控是点刹车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对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共有6次。1993年到1998年的宏观调控持续的时间最长,汽车工业的产量长期徘徊在100万辆左右。随后1998年到2002年,国家实施扩张性调控,汽车工业开始快速增长。这期间,“入世”成为催化剂,直接导致了汽车市场的“井喷”。严重的供不应求吹响了汽车“大跃进”的号角,中国车市成为全世界最后一块暴利市场。回头来看,在车市如日中天的2002年、2003年,理性的声音也不少。2003年,国外有媒体分析说:“我们担心这样的市场增长可能像一种挥发性液体,是不稳定的。”不想,2004年车市急转直下,降价潮一浪接一浪,汽车厂商乱了阵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介绍,10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比上月分别下降14.47%和7.83%。在各车型品种中,轿车下降趋势最为明显。10月份,轿车生产14.71万辆,比上月下降19.77%;销售17.86万辆,比上月下降7.99%。由宏观经济调整带来的银根收紧,购车贷款紧缩是车市低迷的直接原因。张小虞对记者说,今年的宏观调控,通俗说法是点刹车,对汽车产量和生产格局发展了重大影响。张小虞说:“如果我们踩准点,我们就可以顺利发展。”
张小虞所说的“顺利发展”指的是,汽车产业结构性调整之后的再度发力。但眼下迫在眉睫的是,汽车厂商如何渡过年关。相关数据显示,虽然已经连续4个月减产,但截至10月末,汽车厂家通报的库存量仍然有12万多辆,而积压在经销商手里的车辆更是一个未知数。消减库存成为厂商的首要任务。张小虞认为,这个任务对大企业的压力更大,一定程度上,产能与库存成正比,形势依旧紧迫。
结构调整加快
张小虞认为,汽车产业还处在一个亚健康的状态,汽车市场需要规划化发展。2004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张小虞说:“这些政策、法规将对汽车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加速汽车业的结构性调整。”
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描述到,到2010年前后,我国将有5~6家汽车企业进入到世界500强,从汽车的制造大国努力成为汽车产业的强国。张小虞说,汽车行业内的重组整合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会出现。
从近期的情况来看,已经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重组活动有:东安发动机公司与哈飞汽车公司业已重组,在此基础上有可能与昌河汽车进行再次重组;东风日产对郑州日产的重组;北汽福田对亚星奔驰的重组;一汽对海南马自达的重组,以及上海汽车有可能对江西五十铃和重庆重汽重组;长安汽车公司有可能对江铃汽车和庆铃汽车重组等。实行重组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优势互补。
张小虞认为,除了企业和技术上的机构调整之外,2004年的汽车市场,开始由单一的国内市场逐步发展为国际、国内大市场。张小虞介绍,最近几年我国汽车的进出口贸易在迅速增长,2004年已经接近190亿元,出口的零部件达到80亿元。
2004年汽车市场的不景气,另一个原因是大城市轿车的购买力已经释放,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并未开拓。张小虞说,虽然2004年车市增速放缓,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却在加强。他说,汽车企业一定要重视农村市场,重视8亿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汽车。
2004年,新的宏观政策下,汽车企业的差距开始拉大,利润空间迅速缩水的同时,更深层次的博弈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