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轿车出口增长过300% 自主品牌展露勃勃生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 16:53  中国汽车报
轿车出口增长过300%自主品牌展露勃勃生机

奇瑞与ALADO公司合约签字仪式

  【中国乘用车2004年终盘点专稿2】

  见习记者 邓菲

  2004年行将结束,在人们初感市场寒意的时候,这一年也确给人们展示了几个亮点。轿车出口可以说是今年中国汽车行业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达到257981辆,金额近5亿美元,分别增长260%和84%。渲校?纬党隹?/SPAN>6925辆,金额5554万美元,分别增长324%和168%。出口轿车单价为8020美元。旅行小客车和载重车出口数量分别为24050辆和32160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0倍和1倍。如此大的增幅,同今年的国内市场销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自主品牌一枝独秀

  在今年的轿车出口数据中,奇瑞吉利格外引人注目。这两个自主品牌的轿车占据了轿车出口数量的2/3还多,奇瑞今年的出口目标是1万辆,吉利也制订了5000辆的出口计划,按照目前的出口情况及订单,预计两家企业都将达到甚至超过计划定额。

  2001年10月,奇瑞轿车正式销售7个月后,第一批奇瑞轿车出口中东,正式拉开奇瑞轿车参与国际竞争的第一步;2003年8月,奇瑞开始与伊朗进行第一个CKD合作项目,开辟了奇瑞轿车国际合作的第一步。2003年8月,首批吉利轿车出口海外,实现吉利轿车出口零的突破,当年吉利出口汽车500辆。2004年5月3日,美人豹跑车首次出口,实现了中国国产跑车出口零的突破。

  今年11月12日,马来西亚ALADO公司与奇瑞汽车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授权签字仪式。奇瑞汽车将全面授权马来西亚ALADO公司制造、组装、配售和进口代理奇瑞牌轿车。ALADO公司计划明年引进奇瑞的另外三款全新车型,并在2006年完成所有6款车的引进工作,并以此为跳板进入东盟市场,迈出了国产自主品牌轿车技术转让的第一步。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公关部的郎爱萍介绍:“截至2004年11月,奇瑞已与全球23个国家签署了整车或CKD出口合同,产品涉及到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以及即将排产的SUV和NEW CROSS OVER车型等。2003年出口1200多辆,占中国轿车出口总量的90%以上;2004年预计完成出口1万辆,截至今年10月,奇瑞已累计实现出口8000余辆,占据中国轿车出口的80%以上。”

  据吉利汽车公司公关部负责人介绍:“吉利2004年全年计划出口5000辆轿车,截至目前,共出口4200多辆,按照现在的形势,到年底实现甚至超越计划应该有很大的希望。吉利汽车在出口车型方面包括:吉利豪情、吉利美日、上海华普、美人豹跑车等,涵盖了吉利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所有车型。吉利目前主要向中东地区和非洲出口。‘走出去比引进来更重要’是吉利董事长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一个观点。吉利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作为吉利的企业理念。”

  然而,在出口的过程中,两家企业都遇到了相同的困难。“在出口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运输的问题。比如:由于天气以及运输船舶调度的问题,有些时候天气不好,车子就没法按时出海。但我们会尽量克服这些探索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自主品牌的吉利将加大出口的力度,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技术水平,坚持自主研发,通过出口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吉利公关部的工作人员对出口前景非常有信心。奇瑞公关部的郎爱萍介绍:“目前在出口方面我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奇瑞汽车出口,主要是转道上海,借仓搭载,即某某轮船到某某国家倘有空仓,顺便搭载少量奇瑞汽车,批量小、成本高(是韩国的3倍),时间长,常违约,损信誉。如果有滚装船专项运输,不仅会大大降低成本,扩大出口量,而且会提高我国的国际信誉。”

  合资品牌 出口有限

  对合资品牌汽车的出口,社会颇有微词,今年也十分有限。一汽奥迪东南亚出口了30辆奥迪A6轿车,上海通用出口到菲律宾的别克GL10,上海大众POLO出口到澳大利亚。合资企业在试试探探地向国外市场进军。

  谈到今年的轿车出口明显增长的趋势,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汽车市场高级分析师张伯顺解释:“今年轿车出口增长比较大,以奇瑞、吉利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企业表现突出,其中不乏国内市场低迷,企业寻求开拓国际市场的因素。说到合资企业,他们目前在轿车出口方面还有很多困难,包括双方利益上、成本上的诸多因素。”

  对于合资企业来说,利益的博弈是制约出口的关键。作为合资的一方,外资方已经在全球制定了较为成熟的销售网络,中国作为庞大的销售市场,早已列入外资市场的发展重点,同时,在合资企业的出口国,外资方早已有了一定的市场销售计划,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合资企业的轿车出口,无疑抢了外资方“嘴边的肥肉”。

  在双方最初签订合资协议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外方都会强调其授权销售的范围,这样就基本圈定了合资企业只能在国内搞销售的权限。小规模的出口影响并不大,但大规模的出口必将影响外方的利益,他们不会倡导出口。

  如果用圆来比喻在华的合资企业与本土企业,那么合资企业的外方就是圆心,其对全球市场都进行了划分,在全球形成一个以区域为中心的严密网络,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只是其全球网络中的一个点,也就是以一定半径划出的圆上的一个点,这个点的业务范围已被严格界定,不具有辐射功能。本土企业则是圆心,能够自主地决定价格、技术的使用与转让,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对象和合作模式。本土企业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自己在出口方面的优势。

  成本也使合资企业的决策者在面临出口时头疼不已。虽然我国的汽车企业,近几年在成本控制方面进步很大,但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一汽奥迪上海通用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