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合资汽车出口集体失语 三大瓶颈须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 11:03  中国经营报

  “首先,此前媒体报道的整车出口的说法不够准确;其次,主要是和韩国现代合作的俄罗斯那家工厂方面出现了问题。韩国现代方面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所以希望北京现代能够组织整套的散件出口,但现在就连零部件的出口也还没有定下来。”对日前业界备受关注的北京现代汽车整车出口计划可能搁浅一事,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谦对记者这样解释。

  与国内生产、销售的强势相比,北京现代汽车的出口窘境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遭遇同样境遇的不仅是北京现代汽车一家。正像业内人士所描述的那样,中国汽车合资企业正在陷入一场海外市场“集体失语”的困境中。

  先天不足

  “有关出口问题,在合资企业成立的同时,实际上,中方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认为。“因为,出于保护其国际市场利润的考虑,在签订合资协议时,外方都会强调其授权销售的范围,这样就基本圈定了合资企业在国内销售的权限。可以说,从目前的形势看,合资企业小批量的汽车出口还有可能,大批量的出口就变得很难了,因为,对外方来说,它们的全球布局已基本确定,之所以选择到中国合资生产,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的市场,因此,从自身的利益来看,他们不会太积极地倡导出口。”对合资汽车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的“不思进取”现象,他这样分析道。

  权力的受制自然导致利益博弈的失衡。在当前国内诸多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出现大量库存的情况下,合资企业并非没有销售压力。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仍不愿意拓展出口,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关于合资企业的出口是否受限于外方的问题,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谦的回答似乎更为直接:“任何一个企业总是要试图控制它能控制的一些东西,包括市场。在引进的技术协议中都有关于地域划分的概念,如果要出口的话,必然要和外方协调,从这一意义上说,那肯定是受到了限制,这是市场运作的一种规则。”

  在这一点上,合资双方也要保证一种不得不有的默契。郭谦就对记者明确表明:“北京现代出口俄罗斯的事情可能就在近期敲定,但我们并不着急,也不会积极地去促进这件事情,因为我们也没有太多的生产能力。”

  终端冲突

  “现代、大众、通用、丰田、本田它们在国外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络、自己的销售计划,所以,合资的产品要出口到他在国外的销售网络控制区域,肯定会破坏他们原有的网络体系,产生不可避免的终端对垒,顾忌的原因。” 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汽车市场专家张伯顺在分析合资汽车出口困难的现象时指出。

  同时,北京现代销售管理部营销科的一位韩方负责人也表示说:“由于此前韩国现代已经有索纳塔车型出口到俄罗斯,而北京现代如果也出口同样车型到俄罗斯,那么,势必要嫁接或者直接利用韩国现代的海外销售网络,会给韩国本国的现代产品带来冲击,这一点,正是韩方所顾虑的。因此,如何定价将成为平衡双方利益的一个焦点,整车出口问题只有继续等待研究。”

  张伯顺举例说,上海通用出口到菲律宾的产品,在中国叫GL8,在菲律宾叫GL10,这就是我们利用了通用公司在国外的销售网络,在菲律宾的分公司进行销售,我们国内的合资企业也可以利用外方的母公司、母公司的海外公司来出口,但前提是不要去影响到合资外方在那一地区的市场。企业出口可以利用外方的网络,这样销售的成本就会低了,这要看中外双方怎样商谈这一问题了。如果我们能利用它国外的销售网络,就像它们利用我们国内的销售网络一样,那么这种冲突就能解决。

  但是,借用外方的销售渠道,也等于同时将售后服务的主动权拱手相让,也就意味着在利润丰厚的售后领域丧失了话语权,因此,精明的合资企业一般是不愿在没有自己销售网络的情况下出口自己的产品的。 可见,出口海外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销售网络的建设问题。

  成本制约

  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在合资汽车企业中,外方之所以对出口不够主动、不够热情,还有一个不便于对外言说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目前在中国推出的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很大部分不能适应出口的需要。

  对此,赛迪顾问股份有限汽车咨询事业部总经理陈育松认为:“目前,合资企业的产品在国际上还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价格上也缺乏优势,因为合资企业的产品在引进中国的时候,会有很高的技术转让费,零部件认证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合资企业产品的成本要比国外的高。”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谦也承认,目前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成本问题。他分析说:“尽管近几年汽车行业质量和成本控制进步很大,但总体讲,我们汽车行业从零部件到整车制造成本都高于国际水平,所以我们仍需要一个高的关税来保护。如果从成本的角度讲,我觉得目前这些合资企业肯定没有出口的积极性,因为国内的制造成本高,而国际市场价格低。合资品牌从出口的角度讲,有利有弊,在带来产品技术的同时,也是受到了一些约束。我觉得没有哪个跨国公司在本土以外的工厂坚决不做出口,但这一定是一个互利的结果,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

  有专家认为,中国市场以廉价劳动力取胜的时代马上就要过去。因此,如果不解决成本问题,今后合资企业汽车出口的难度可能还会加大 。

  作者:梁美娜编辑:汪静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