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庞大的市场,对于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商或是提供汽车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美国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
通用汽车不久前公布了自己将与上汽携手投资20亿美金,在中国市场加速发展的消息,其中提到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已经提前完成筹备阶段准备工作,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与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将通过组建汽车信贷合资企业开展具体业务,这将是在华进行汽车信贷业务的第一家合资汽车信贷公司。
实际上,去年底上汽通用、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三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就被获准在中国筹建和开展汽车信贷业务,福特汽车也在周一宣布已获准在华开展车贷业务,并将在这项新业务上投资6000万美元。这也是汽贷市场上一支异军突起的新军———汽车制造商本身。由汽车企业开办的汽车金融公司给车主提供车贷在国外已经有百年历史,金融服务的利润也是跨国汽车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然而这一切在中国还是空白。但银行和保险公司渐渐淡出车贷市场后,汽车企业的金融服务公司已经成为了启动汽车消费贷款的“众望所在”。
不过,除了上述几家巨头外,其他跨国汽车公司似乎迟迟没有动静。有专家分析,这主要还是因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因此他们选择采取观望态度。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还缺乏一套与贷款消费有关的法规制度,如果贷款的用户不能按时还贷,厂商就需要相应的法规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通过合法的途径将用户的汽车收回以减少损失,而这一点目前的法规还难以保证。另一个问题是,贷款利率缺乏灵活性。在美国,不同客户在贷款时获得的利率可能相差很远。信用良好的顾客,贷款利率可能是6%,而对于信用状况不佳的顾客,贷款利率可能高达16%-18%,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要作为坏账准备金提留。“只有收取了足够的坏账准备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才能制定更为开放的贷款规则,让更多的消费者有机会获得贷款。”通用汽车中国公司金融消费服务部的一位人士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