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比测试:伊兰特 VS 凯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1日 09:45  北京青年报汽车时代

  当伊兰特出现在市场上时,总会让人联想到另一款车———凯越。两个车排量一样,价位相当。对于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无论最后决定买哪个,都会先放到一起比一比……

  -数据对比

  品牌 伊兰特 凯越
 功率/扭矩 96/163 118/158
 装备质量/吨 1275 1300
 0-100/S 11.46 13.7
 功率/吨 75.3/t 90.77/t
 行李箱空间 415 405
 外形尺寸 4525/1725 4515/1725
厂家油耗 6.29 6.8

  -车灯戴墨镜

  伊兰特的墨镜是前大灯的黑色玻璃罩,让第一次看到它的人非常感兴趣,多少带有点神秘和酷的样子。伊兰特的线条比较流畅,A、B、C三柱的过渡是合理中不破坏整体外形的美观大方。C柱与后轮胎及后灯之间三角区的造型,带有典型的现代汽车近两年设计的模式。这一款伊兰特和北京现代其它两款车的后三角区很接近。后尾灯一看就知道是韩国车,和某个品牌的后灯是那么的一样,可能是出自一个地区的车有着共同点的原因。A柱的设计很合理,过渡的角度非常顺眼,使伊兰特的视野很开阔。

  -内饰小点缀

  伊兰特的驾驶室点缀了几处比较让人喜欢的东西,一是电镀门内拉手,二是大头真皮自动挡把头,实用的名片盒对于有商务活动的人士真够方便的。我不喜欢假桃木贴,但是对于伊兰特的装饰在感觉传统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新意,只有高档车才有的电加热前排座椅在寒冷的冬季给车主许多温暖,在一般天气不是很冷的时候可以不用打开暖气,只要打开电加热座椅就可以了,全身都很舒服。双层的扶手箱把票据和小杂品分开放置。免提电话更是安全行驶的有效保证。在伊兰特的主仪表台设计上,伊兰特的速度及转速表是表盘凸起设计,立体感很好,但是视觉效果感觉有点老,不够现代。夜间驾驶伊兰特仪表灯光很柔和,长时间看不感觉疲劳。在中央仪表台上,伊兰特还真下了一番工夫,首先采用2-DIN音响主机,CD和磁带都可以使用,空调和车外温度在音响下面的大屏幕显示器上显示,惟独感觉看着累的是那小小的电子表,要是再大一点就实用了。伊兰特驾驶室的天窗对于我这样的吸烟人简直太实用了,开着车吸着烟,开着天窗车内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要是遇到流星雨就更美了。

  -心脏禁折腾

  与亚洲许多车相比,伊兰特发动机舱算是整齐的,空间利用的也很合理,一只带有散热孔的塑料罩让发动机的外观看起来美观了许多。打开这个塑料罩就可以看到不算小的发动机气门室盖,双凸轮1.795升排气量的发动机能够在6000转时产生96Kw的动力,对于车身重量1275kg的伊兰特吨功率比达到75.3。这样的输出功率应该是很爽的。发动机扭矩在4500转时达到163N.m/r,这样的扭力输出适合城市和高速公路的使用。在整齐的发动机舱内,电池和发动机之间设置了隔热板对于电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水箱没有采用当今流行的平行流方式而是继续使用了传统的结构,双电子扇有效地保证了水箱和空调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无论驾驶方式多激烈,水温依然保持稳定。因为是冬季空调没有试。

  -悬挂有点软

  说到不能暴走让我想起伊兰特的悬挂,伊兰特有两款悬挂,美规和欧规,美规悬挂比较照顾美国人对汽车的癖好,非常软。车辆跑起来舒适有加,但是弯道稳定性大打折扣,欧规悬挂相对硬了一点,毕竟卖到欧洲的汽车要合乎欧洲人的口味,在国内生产的伊兰特两边都要照顾到,所以车辆悬挂根据国内道路特性设计的应该是比美规车硬了许多,但实际驾驶感觉依然偏软。一家人出行坐在车内肯定舒适,但是要暴走一把过弯那就要小心了,特别是弯道路面再颠簸就更危险,需要控制好车的行驶轨迹。上面说的驾驶方式是我们试车中为了试弯道感觉而进行的必要操控,实际驾驶我也不用,因为那是很危险的驾驶方式。只是对一部汽车极限使用的一个测试而已。

  -女士声音提示车速

  行车电脑让我随时可以知道燃油还有多少、还可以继续跑多少公里,这个小小的显示提示,可以很踏实地跑长途。车内的语音提示让第一次坐我车的人不太习惯,听后都会乐起来。只要发动机一启动,车内一个甜美的声音就说话。这里倒是应该把欢迎词的声音设计成可以更换的,比如男士上车是女士欢迎,女士上车男人的声音发出欢迎致辞。它可不光是欢迎致辞,当车辆行驶起来马上就开始提示注意安全使用安全带,当车速度达到110公里/小时时,语音系统又开始提示你车速过高,此时如果你的情人来电话你正好接听,她会怀疑你带别人玩车河,要不想进行嗯!阿!是!的解释,购买此车的人一定要和家人说好,那声音是现代公司给的,车上没有别的人,哈哈!开个玩笑,其实这个声音对许多人是有很大作用的,特别是对于新手,可以根据提示做要做的相关事情,不会因为刚刚驾驶车辆而手忙脚乱的。因为我见到许多人发动机没有启动就先把自己捆好,感觉很有意思。

  -刹车给新手信心

  伊兰特采用前后四盘式刹车,在实际使用中,伊兰特的刹车让你很放心地去驾驶,但是千万别因为刹车好就玩命开。伊兰特的刹车很准。刹车准和刹车灵是两个概念,做到灵很容易,做到准就难了一点点。所谓刹车准也是相对而言,准不准不能和超级跑车比,但是对于一般的家庭轿车伊兰特的刹车应该是出色的,一脚下去控制刹车的力量用几次就很有把握。当然有ABS的刹车系统无论怎么控制,只要狠踩刹车,灵敏的ABS都会启动,辅助驾驶员控制车辆,这一表现给现在的许多驾驶新手吃了定心丸。

  为什么轿车的技术参数里总会出现0-100km/h的加速时间?因为车辆从静止状态到100公里/小时速度的测试,是对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及变速箱齿轮比设计的测试。此测试可以看出发动机的功率及扭矩从怠速到自动强制换挡转速时整个过程中的表现,结合车辆自身质量就知道车辆加速性能和动力输出性能的表现。一台好的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提升曲线非常平稳,上升幅度与转速比例也很稳定,在允许转速范围内,配合设计合理的变速箱齿轮比,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加速效果,反之功率大也是浪费,因为齿轮比设计不好或单一只是功率峰值高是没有用的,整体表现好才是关键,这里是指自然吸气发动机,所以伊兰特在吨功率小、功率峰值低的情况下,反而获得了良好的加速表现。

  伊兰特比凯越功率小22Kw,扭矩却大5牛.米,从这个参数比看他们相差并非很悬殊,因为我们没有动力曲线图,所以只能通过实际测试获得大概的分析参数和感性认识。从实际驾驶感受看,伊兰特动力输出早,车辆在起步的一开始好像就进入了最佳状态,扭矩输出比较平稳,发动机从怠速到6500转表现稳定持续,车辆加速比较有力。这也要依靠变速箱齿轮比设计均匀或结合发动机扭力输出特性而考虑设计出使车辆得到良好的加速性能的齿轮比,从加速时间看伊兰特的动力匹配系统是很合理的,起码可以在车重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获得11.46秒的加速时间。

  -直观感觉

  凯越1.8AT车,从侧面外形看,与伊兰特几乎是接近的,驾驶室内各有千秋,主仪表不能说谁好看谁漂亮,空调都是自动控制形式,只是凯越采用旋扭式调整方式,伊兰特采用按键式且都带有车外温度显示。两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伊兰特采用CD和磁带2-DIN音响机头,而凯越采用单一的CD模式。两车方向盘上都有音响控制系统,都很方便,内部空间也基本一样。

  -动力性

  凯越车发动机启动后声音很轻,车内感觉不明显,第一脚油下去,发动机动力传输直接有力,自动挡变速箱换挡明显,进挡速度很快,但是当车辆高速度行驶时,地板油后的减挡加速反应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整体加速感觉很一般,不够伶俐。资料显示0-100km/h的时间是13秒,而凯越的车重比伊兰特只多了几十公斤,但是加速少了一秒多,这一秒多的时间在实际驾驶时的感觉就差很多了。凭我的经验感觉凯越的变速箱设计得不够理想,三挡和四挡的加速比较柔和一般,不轻易降挡只是利用发动机扭矩直接加速,只有快速踩下油门踏板时才减度提速,这可能也是为了节省燃油的设计,这点的好处是舒适了许多,但是很缺少运动元素。整车的悬挂凯越的表现是很好的,虽然没有什么辅助装置,但是在公路上穿插行驶表现相对出色,弯道循迹性相对也很好,这点倒是比伊兰特表现出色。

  在几天的驾驶中,特别是驾驶伊兰特急加速时,感觉最明显的是变速箱减挡反应迟滞,使车辆提速反应不够灵敏,但是很快我找到了原因,要想驾驶伊兰特得到反应快的减挡加速,那就采用运动驾驶方式———地板油加速(只要想急加速,油门就一脚到底),这样就好多了。这一加速迟滞的特性可能带来的好处是节省燃油,挡位不轻易减一级。只要细心就可以找到车辆使用中的技巧。毕竟伊兰特不是跑车,暴走不是它的长处。

  -驾驶感觉

  凯越车的行驶噪音中低速表现依然出色,高速噪音很大,这两款车很明显的是高速噪音大,因为那是超法规速度,所以可以忽略。

  伊兰特启动很轻松,刚刚启动的发动机怠速声音几乎在车内听不到,安静得和高级轿车一样,当第一次给油时感觉发动机与变速箱的扭力传输非常及时而有力,有一种运动车的感觉,随着车速上升,自动变速箱进挡柔和不易察觉,只是几分钟座椅已经像热炕头一样舒服,冬天有了它真是一种享受,随着车速度加快,发动机在加速时声音传进车内,但是声音不大,自动变速箱依然安静柔和。车速越来越快,超过160公里后,车外的噪音大了起来,轮胎的噪音、风的噪音都很明显,如果此时加速发动机传进来的声音有点让人难受,但那毕竟是违章速度,120公里以内依然保持安静平稳的特性,这方面对于家庭轿车可以说得过去。

  整体感受两款车细微之处有所不同,驾驶感受相差悬殊,伊兰特表现更舒适、平稳。凯越弯道表现相对好,动力方面伊兰特表现更加平稳顺畅,急加速表现出色。

  -个人结论

  作为家用轿车,我最喜欢伊兰特的电加热座椅,那是每天早上上车启动发动机后最先使用的设备,这一点点关怀非常让人受用。在两款车外形差异不大、动力差不多的时候主要参照的就是装备和实际驾驶感受。(陈建华)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对比测试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