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时间:2003年10月
调查范围:上海,广州,武汉,杭州,南京,西安,郑州、济南8大城市的居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人数:1175
9月份以来,汽车市场上威姿、POLO、威驰、派利奥、哈飞路宝,各品牌一个接一个地降价促销,车的价格变低了,然而,消费者的反应却并不积极。
本报10月份的调查显示,有62.5%的消费者认为目前车价过高,而在9月份,这一比例只有51.3%。车降价了,可是消费者却更不满意了,反而最认可加价车。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宝来和POLO的反应最强烈,在打算购买宝来的消费者中有69.7%认为其车价过高,阻碍了自己的购买欲望,而在打算购买POLO的消费者中,这一比例也是69.7%。
上半年宝来最高降价1.5万元就并未让消费者“感冒”,这是厂家不愿看到的事实。主要原因是降价前的宝来售价已低于厂家公布的价格,普遍差距在6000元~7000元。很多经销商把厂家给的促销政策都糅进车价里,这么多经销商,只要有一家这样做,其他人也不得不跟着。所以,现在虽然厂家自己把价格降下来,但还是比市场实际的价格高。POLO的情况也差不多,在杭州,很多经销商都在以低于报价数千元不等的优惠价格招徕顾客。
调查显示,66.1%的消费者认为赛欧价格过高,5成多的消费者对刚降完价的威驰轿车价格不满意。
尽管夏利系列的轿车一降再降,但在打算购买的消费者中居然有64.2%认为其价格仍然过高。
车型间的竞争和商家间的竞争,使得市场的车价越来越乱。为了争夺客户,有的商家宁愿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润,而且,为完成厂家对代理商卖车数量的任务要求,不致被取消代理资格,商家也会一味地求量。
消费者反而最认可加价车一步到位的价格建立了信赖感
调查揭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消费者对各种品牌的价格诸多非议的时候,加价的几款车反而争议最少,只有30%多的消费者对别克君威的价格表示不满,有6成的消费者认同广本的价格。
随着国产轿车降价成为常态,钟情国产车的消费者由于对国产轿车的价格底线逐步失去了信心,所以面对脆弱的价位显得有些茫然。许多本想买车的人选择了暂时的持币待购,造成了降价后的车没人买,而加价车却抢着要的奇怪局面!
其实,这并不是由于消费者喜欢多花钱,而是一步到位的价格让他们放心。
挤牙膏的做法挫伤了消费者的心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轿车的定价通常采用一种被称为撇脂定价法的模式,从直观上看是以一种技术卖点结合品牌市场影响力,确定一个较高的价格,等日后竞争者增多,或者技术优势、款型优势丧失殆尽,再像刮油腻一样,一层一层地往薄里刮。厂家降价绝对不是嫌自己钱赚多了没处花,更不是大发善心,纯粹是被形势所逼,迫不得已,才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向消费者吐出自己的利润。夏利系列轿车一年之内三次降价,正是这种挤牙膏的最典型体现,不是吐血,更不是什么跳楼,不管怎么挤,也不管挤几次,利润还是有的。
这种模式带来了新的危害:一些新购车不久的客户深感上当受骗,当一位消费者发现自己刚刚买的新车,没过几天就降了几万元。除了产生受骗、甚至被愚弄的感觉之外,他还能有什么样的想法。
年初的时候多家企业曾经信誓旦旦表示不降价,现实是实实在在地降了。今年已经有70多款车型选择了高台跳水。他们的食言不知道造成了多少消费者多花了救命钱。再看看降价的幅度:红旗降价4万元;宝来降价1.5万元;桑塔纳降价9000元;赛欧降价1万元;猎豹降价2万元……这组阿拉伯数字就像深市、沪市上的股票一样,瞬息万变。
对于降价的目的,汽车企业无非是说:成本得到降低、让利消费者云云。可是谁又相信呢?
□本报见习记者楼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