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召回:近在咫尺 远在天边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7日 09:51  解放日报

  据权威部门最新消息,消费者翘首以盼的汽车召回制度有望在年内开始实行。———可以说,“汽车召回”离我们近在咫尺,一抬头就能望到。

  然而,有专家指出,“汽车召回”法规、条例的制定实施,还只是建立整个“召回体系”的第一步。客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公正权威的认定机构的组建、消费者和厂商“召回”观念的廓清———涵盖这一系列内容的一个健康、良性的“召回环境”,才是今后我们为走近“汽车召回”真正需要努力前行的方向!

  今年年底,有车一族的安全系数又将多一个砝码!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消息,年内我国有望实行汽车召回制度。

  据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起草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已于去年10月向公众公布,广泛征询社会意见,目前有关草案的细节仍在进一步讨论和修补当中,估计今年年内即可颁布实施。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车市的迅猛发展,许多大品牌产品因质量问题,多次实施召回,国内越来越多的汽车消费者呼吁中国能早日设立“汽车召回制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众所周知,由于“召回制度”的缺失,曾一度让我们有苦难言:三菱、奔驰、本田等在国外进行召回时,国内消费者一度只能望车兴叹;消费者对汽车产生质量质疑,因无法支付10多万元的质量认证费,只能无奈作罢;车主因质量问题要求退车,但因差价、退税手续等棘手问题,厂家和经销商都推三阻四,不愿接这个“烫山芋”……而一旦建立“汽车召回制度”后,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对此热切期盼的原因所在。

  现在,“召回制度”已进入倒计时,可以说,离我们已近在咫尺,一抬头,就可望到。对此,有权威专家却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汽车召回”法规、条例的制定实施,还只是建立整个“召回体系”的第一步,建立一个健康、良性的“召回环境”,才是我们今后真正需要继续努力前行的方向!对此,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建立全国“客户档案”

  拉开一张“召回网”

  制度一旦建立,率先要建立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客户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档案”。只有拉开了这张“汽车召回”网,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买什么车,都能一目了然,在有什么召回举措时,就可以立即进行具体实施了。

  不久前,在某机关工作的王先生开汽车撞到了桥墩上,不幸身亡。交巡警部门对事故原因的调查显示:超速行驶造成车毁人亡,责任在驾驶员。但后经家属聘请专家和专业机构检测发现,这辆车的转向横拉杆在撞到桥墩以前一头已经脱落,显然是由于转向失灵造成的事故,属于机械故障。据交通部统计,全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0.5万人,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汽车的机械故障造成的。但在事故鉴定中,并不会将故障车的制造厂家登记备案,更不会进行全国性的统计,由此可见,缺陷汽车信息采集体系非常不完善。至于厂商方面,很多企业现在都没有开始建立自己的“客户档案“,也就意味着,一旦实行“召回”制度,由于没有完备的“客户档案”,这张网暂时也是撒不出去的。

  据悉,有鉴于此,目前许多大汽车厂商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都开始积极建立自己的客户档案,完善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

  “召回”需要一个

  公正权威独立的“看门人”

  汽车召回制度的建立,同时需要有一个公正、权威、独立的“看门人”,即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一旦车子质量受到置疑,这个认证机构将依据法规,通过完整的监管程序,来区别和明确汽车产品是“系统性缺陷”,还是“偶然性缺陷”,以此判别是否要对其采取“召回”措施。这样做,同时也避免了车主因本不属于召回范围的问题而陷入无谓的诉讼之中。

  目前,中国汽车方面的认证分为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分别由天津汽车体系认证中心和中汽认证中心等机构负责。但认证机构不是仲裁机构,国家没有赋予这些机构执法职能,因此,目前它们不可能成为确认是否进行汽车召回的第三方认证机构。

  同时,由于公告制(目录)的管理模式,一些汽车企业就会与汽车检测认证机构套近乎,只要能通过他们的检测,就一劳永逸。专家指出,由于汽车企业就是检测认证机构的衣食父母,这样的机构恐怕难有绝对的权威和公正。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成立一个除汽车制造厂外的研究单位、检测机构等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进行缺陷的判定和鉴定,相关企业可以派代表参加讨论说明情况。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得到质检总局认可有能力进行43项汽车强制性标准检验的几家汽车质量检验机构,均与国内汽车制造商有隶属关系。因此,选择客观公正的检测机构对于产品缺陷检测和认定的权威性至关重要。

  “召回”苦药的背后是

  车主的安全和厂商的信用

  采访中笔者发现,不少消费者其实对召回是怎么回事并不是很清楚。许多人认为汽车召回就是换车和退款,将汽车召回等同于汽车“三包”。厂商则担心召回将增加自己的成本甚至破产,并且影响市场销售和企业形象。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都有必要对“召回”树立正确的认识。

  “汽车召回”对于厂商来说,确实更像是一贴苦药。一个车型被召回,损失少则几千万元,多则数百亿元。2002年,日本三菱公司在一次涉及52.4万辆汽车的召回行动中,花费了大约4580万美元,这是实力较弱的国内企业所不能承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厂家不愿意“召回”的内情。但汽车有别于其他产品,它是安全性第一的,“召回”不仅是车主安全的最大考量,同时,也是对汽车厂商信用的真正考验。

  不仅如此,实际上,召回不但能够保护消费者权益,还可以使厂商的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从而维护正当的竞争和市场秩序,同时避免给厂商带来更大的经济赔偿损失。联系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做法,成功的召回不但不会影响到汽车企业的公众信誉,相反还会给人们留下负责任、守信、有远见的好印象。

  目前,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要想赢得市场,就应尽快跟上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汽车召回”便是一个考验。相信,在“汽车召回”到来之后,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努力,中国的汽车之路将建设得更平坦宽阔!(尹瑞天)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