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等待批准 广州将成为全国实施欧Ⅱ标准第三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 14:54  广州日报

  广州市实施欧Ⅱ标准的日子正在逼近。根据国家环保局的时间部署,2001起全国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第一阶段排放限值(相当于欧1标准);2003年9月,柴油车要达到第二阶段排放限值(相当于欧Ⅱ标准);2004年9月汽油车要达到欧Ⅱ的排放标准。全国将在2004~2006年全面实施欧Ⅱ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事实上,这个时限已经大大提前了。北京、上海两城市分别于今年的1月1日和3月1日实施欧Ⅱ标准。根据原部署,今年9月1日起,全国统一实行柴油车欧I I标准,广州也不例外。但有消息称,广州市已向国家部委递交机动车实施欧Ⅱ标准的申请报告,一旦获得批准,可能于9月1日起机动车提前实施欧Ⅱ标准。届时广州将成为全国实施欧Ⅱ标准的第三个城市。

  8月中下旬正式确定

  根据京、沪两城市的经验,自宣布时日起,只有在欧Ⅱ达标车型目录中记名的机动车,才能上牌,凡不符合欧Ⅱ标准的新车一律不能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如广州市全面实施欧Ⅱ标准,控制的对象将从公交车、城市物流用车、一部分S UV等柴油车型,扩大到包括轿车在内的汽油机车型。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广州市场上销售的轻型客车、货车、S UV以及轿车尚有一部分未能达到欧Ⅱ排放标准,新标准将迫使那些不达标的车型迅速退出广州市场,转移至其他城市,而日后对在用车的监管也将更加严格。不过,如新标准提前执行,广州市也将会制定实际可行的细则。但目前环保单位对此讳莫如深,而交管委相关部门则表示,离9月1日尚有一段时日,相关事项正在制定中,能否实行等到8月中下旬才能明确。

  从新车源头上控污染

  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实行欧I I标准是早晚的事情,欧I I标准对改善广州的大气质量状况至关重要。广州市从1999年开始,对机动车采用欧洲I号标准,有效地控制了尾气的排放,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明显好转。但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长,使汽车污染排放量有回升趋势。为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需要对新车和旧车进一步管理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欧I I标准对汽车尾气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比欧I标准减少将近一半的尾气排放。轻型车平均可降低50%的污染物排放,柴油车平均可降低20%~30%的污染物排放。实施机动车欧Ⅱ排放标准,即是从新车源头上控制尾气污染。

  实施欧Ⅱ有准备基础

  根据市交委宣传处提供的资料,广州已经达到了实施欧Ⅱ标准水平。广州市机动车污染大部分来自货车、公交车与的士车的尾气排放,目前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治理。据悉,从去年开始,市交委对公交、的士的更新车辆要求必须达到欧洲Ⅱ号排放标准,今年内已经有新近千辆公交车和的士车全部更新;广州市计划三年内通过采用液化石油气、低硫柴油和高标号无铅汽油等清洁能源改造现有公交车型。年底,将在全国率先使用含硫量更低的柴油。在今年六月,广州市对所有公交、出租企业所属的车辆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测和维护,加快淘汰、报废尾气污染严重的旧车和旧的士,并整改全市40多个机动车检测站,一二级维修站全部配备尾气检测设备。据了解,广州市现有的车辆经检测95%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指标。通过上牌控制、检测监管和技术改装从欧Ⅰ提升到欧Ⅱ的水平并不困难。

  大部分厂家积极应对

  据悉,多数汽车厂家早已意识实施欧Ⅱ标准的趋势,早已提前做好准备,逐步淘汰未达标的车型。广州本田表示所有的车型都已经达到欧Ⅱ标准,有些甚至达到欧Ⅲ标准。一位柴油机制造厂家代表对记者说,广州实施欧Ⅱ标准,正是打开市场的好机遇。据悉,在国家环保局公布的达标车型目录中,国内外公司的3300多个车型占据目前市场的80%,国内主流厂家的主流车型都已达到欧Ⅱ标准。很多中型制造厂商也拿出了符合欧Ⅱ标准的新车。柴油机制造厂商近年来一直主攻环保市场,重型车有部分达到新排放标准。广州市如提前实施新标准对市场冲击并不大,但此举无疑也给当下销售依然火热的未达标车型洒下丝丝冷雨。·光曼·  相关链接

  何为欧Ⅱ标准

  目前,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基本采用的是欧洲标准体系。在欧I I标准中,一氧化碳和碳氢、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排放限值为2.2g/km和0.5g/km,我国制定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等效于“欧Ⅰ”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等效于“欧I I”标准。欧洲I I号标准在国内的具体演绎是:汽油车一氧化碳不超过2.2克/公里,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5克/公里;柴油车一氧化碳不超过1.0克/公里,碳氢化合物不超过0.7克/公里,颗粒物不超过0.08克/公里。执行欧I I标准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欧I标准减少30%到50%。

  据悉,北京计划2005年实施欧Ⅲ,但国家暂时没有规定实施的年份。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