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肯锡:中国车市冲击刚开始 竞争还在后头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2日 08:21  人民网-华东新闻
麦肯锡:中国车市冲击刚开始竞争还在后头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高旭

  冲击刚刚开始竞争还在后头——访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高旭

  已经启动的中国轿车市场,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记者:这边上市,那边降价,今年上半年的车市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作为研究汽车产业、汽车市场方面的专家,在你的眼里,上半年的国内轿车市场又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高旭:这是汽车市场启动的信号。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中国轿车市场处在热销阶段。虽然今年上半年有SARS的威胁,但轿车市场并未受到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一倍多,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幅也达到40%左右。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中国轿车市场的增长与整个经济的发展有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如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汽车市场就可启动。因此,未来5到10年,中国轿车市场仍将持续增长,这种场面将继续存在。

  记者:这么说,下半年的轿车市场仍将继续火热。

  高旭:可以这样说,下半年的轿车市场还将保持这种火热的局面。当然,我们还得警惕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新车的上市是否会受SARS影响,比如汽车信贷政策的出台对市场的影响等。

  SARS的影响主要是对生产厂商来说的,对一些合资整车厂的影响比较大。国内合资整车厂推出的新车型一般是从国外拿过来的车型,需要外方技术人员的合作,而因为SARS,许多国外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无法过来,因此会对新车上市带来影响。比如广州本田飞度已经确认推迟上市,而风神日产阳光也有可能推迟上市。

  汽车信贷政策的出台对车市的影响较大。若早的话,这个政策将有可能在今年出台。汽车信贷政策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汽车消费的方式,因此会促进汽车市场的发展。我们估计,就轿车的销量来说,今年比去年的增幅将在20%—30%左右。

  理智分析加入WTO对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影响,提高综合竞争力

  记者:销量这么多,产量也不少。这一年对于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是个温暖的春天。但是,在加入WTO前,国人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多持悲观态度,认为可能被跨国汽车巨头冲垮,而进入寒冷的冬天。

  高旭:加入WTO前,人们对汽车产业确实有悲观情绪,主要的担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税下降使进口车冲击市场,国内合资企业不具备竞争力。第二,国外企业因此将以进口为主,而不在国内设厂。第三,中国零部件企业成本过高,也将被进口配件冲击。中国加入WTO前,麦肯锡曾就加入WTO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作过预测。现在看来,情况与预测相一致。

  记者:这个报告是如何预测中国汽车产业的?

  高旭:麦肯锡在2000年发布的这份报告中,有关加入WTO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的描述主要是:从表面看来,由于大幅度调低关税将导致汽车和汽车零配件行业的巨大变化。降低关税将降低进口汽车价格,而事实上,制造商已经察觉这一前景,开始降低汽车价格。所以,更大的变化可能是分销领域的开放。本地的制造商将获得自行分销产品的权力,因而会大幅度提高市场渗透率,并有机会更好地管理客户。分销领域的改变也将对汽车制造商和维修商的零配件管理以及经营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形之下,品牌竞争格局的变化将缓和得多。当然,由于进口产品的大量涌入,许多小型亏损汽车制造商将失去生存的权力,进口产品将逐渐成为市场势力并对本地的组装企业构成主要竞争威胁,不过,也不可能大量涌入境外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因为现有的大型、高效的合资制造商如上海大众集团不容忽视。当然,在2006年之前的过渡期内,本地制造商势必比以前更努力地谋取扩大规模和提高生产率,以求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达到国际水准。

  有人认为,关税下降了,国内汽车企业可能要面临进口车的威胁。这倒不是主要的冲击,因为即使关税下降,关税和非关税因素仍使进口车缺乏价格竞争力。而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制造业新的分工和布局的转移,在中国的某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大量出口,如福耀、万向,以及德尔福和维世通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随着市场的高速增长,中国成为国际汽车企业必争之地,几乎所有的国际大型汽车企业都已在中国建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真正成为一个汽车消费和出口大国。

  悲观固然不可取,盲目乐观更为可怕。加入WTO对汽车行业的真正冲击,将体现在汽车贸易和汽车金融领域

  记者:那我们真的不需要担心什么吗?

  高旭:我要提醒的是,悲观固然不可取,但盲目乐观更为可怕。随着市场的启动,汽车界又弥漫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认为加入WTO不过如此,我们的销售和利润仍很丰厚。其实,加入WTO对汽车行业的真正冲击并不是在制造领域,而是在汽车贸易和汽车金融领域。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汽车价格的下降成必然趋势。在未来3到5年的时间里,国产车的价格和制造利润将与国际逐渐接轨,这也是一个趋势。可以这样说,汽车制造业的暴利时代快要结束了。而同时,WTO的开放更主要的是在汽车服务贸易领域,虽然这个方面现在还没有完全放开,但在2006年以前会完全对外商开放,而这正是国外汽车企业最赢利的领域,也是目前国内企业能力最弱的领域。

  记者:麦肯锡对国内汽车企业有何建议?

  高旭:对国内企业而言:第一,有实力的国内汽车集团应在保持现有合资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大投入,建立自己的品牌,开发有自主技术产权的产品,并大力发展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的业务,如汽车金融、租赁、物流等,并在适当的时机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第二,对于大多数中小汽车企业而言,应思考如何通过业内的联盟,去实现双赢和互利的发展。第三,汽车零部件企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配件企业已经比整车企业更早地进入国际市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关键是在保持生产成本和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加大技术投入,逐渐摆脱简单模仿,成为国内外整车企业真正的技术合作伙伴。同时,为了尽快缩短与海外企业的技术差距,国内汽车企业应敢于通过与国内外金融资本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资本运作,以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技术、管理和市场资源。

  □本报记者王伟健

(编辑:赵广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