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价虚高,成为制约国内汽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汽车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汽车厂家太多和汽车研发能力不足”。在日前举行的“华南地区汽车市场2003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指出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
汽车市场未饱和,整体利润仍偏高。从2002年开始,中国爆发汽车消费狂热。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国民经济仍可维持6%—7%的增长幅度;同时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府在政策方面对普及家庭用车的支持,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原海关总署关税司司长、中国加入WTO关税谈判小组组长吴家煌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空间仍较大。他分析说,2002年,中国已形成年产320万辆的供应量,2003年能达到400万辆。一汽、上汽和东风目标都是年产100万辆,本田以及很多厂家的年产目标都瞄准20万辆。从短暂的供应关系来看,汽车还是供不应求,“炙手可热”。
吴家煌同时指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汽车进口关税也逐步降低,到2006年7月1日将降到25%。进口关税的降低必定促使进口车在我国市场份额的增大。2000年为2%,随后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2001年上升到3%,去年增至4%,共进口整车12.7万辆。于是,在入世后的过渡期内(未来2—3年),进口车的市场份额将会上升至5%—6%。这无疑将给国产车带来一定的压力。
面对目前国产车价偏高的问题,吴家煌说,在全球来看,中国汽车销售成本最高,但劳动力相对低廉,车价偏高说明汽车行业竞争不足。车价虚高,成为制约国内汽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了解,生产3万辆汽车,汽车企业的利润可达6亿元,国家计委公布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22%,而全球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5%,如果中国汽车行业利润能降到15%,就说明汽车业进入良性竞争。
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应该致力于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在论坛上指出,中国汽车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汽车厂家太多和汽车研发能力不足。
他分析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表示希望和日本的汽车生产商合资来提高技术水平,但日方称:“就买我们的整车吧!”过去两年,随着中国汽车消费能力的释放,日本汽车厂家与中方合资合作动作频繁。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巨头均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
最近,日本财长在多种场合要求人民币升值,企图打击中国的基础产业尤其是汽车业。如果人民币升值,日本零部件就会以低价大批量进入中国,而无需通过降低关税来提高竞争力,直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提高竞争力。这样一来,日本不仅有机会在更大范围内扩张和增长其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以后,日本汽车在中国变得低廉,这对于推进中国国产化进程道路和提高汽车配套生产能力未必是好事。
最后,陈淮说,从整个国家利益来看,汽车产业空白不能只依靠SKD、CKD,真正发展必须通过提高国产化率和中国科技,我们的汽车产业将不再着重于应该是广州生产轿车或是上海生产轿车,而在于协调整体利益、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关系。(本报记者庞彩霞)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