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国内汽车业进行联合重组专题 > 正文

与东风、陕西、重汽达成协议 湘火炬5亿造汽车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9月2日 11:00 南方都市报

  湘火炬在车市上连烧几把火,引起业界关注。

  相继与东风、陕西、重庆汽车集团达成合资协议

  一直耕耘于汽车配件领域的湘火炬(000549)终于耐不住寂寞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湘火炬四处出击,与三家汽车制造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7月3日,湘火炬与东风汽车有
限公司签署了《合资组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之合资合同》;8月1日,公司又与陕西汽车集团签署了《关于组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同》;8月27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重庆重型汽车公司合资组建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至此,湘火炬在汽车产业的布局已经基本成型:与东风合作目标抢滩正日渐兴起潜力巨大的休闲车市场,而牵手重庆重汽和陕西汽车则剑指重型车业龙头老大。

  对于湘火炬大规模进入汽车业的原因,公司董事会公开的说法是:“我们对汽车业的关注已经多年,进入汽车制造业的目的是完善自己的产业链。”

  投5亿造车

  “动若脱兔”用来形容湘火炬出击汽车市场的速度真是太恰当不过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湘火炬动用5亿多资金,在多个领域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7月3日,湘火炬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组建东风越野车的合资合同,双方合资组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按照协议,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其中,湘火炬以现金3600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60%,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则以评估后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出资24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

  而让人诧异的是,湘火炬在与陕西汽车和重庆重汽的合作中,出资金额和所占股份都完全相同。

  在与陕西汽车签定的合资协议中,拟成立的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9亿元人民币。其中湘火炬以现金出资2·5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51%;陕汽出资2·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49%。

  由于与重庆重汽的合作尚有待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批准,在8月27日发布的公告中,湘火炬只披露了与重庆汽车之合作内容:双方拟合资组建的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拟为49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湘火炬以现金方式出资25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

  完善产业链

  面对外界的惊异,湘火炬董事会办公室一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与这么多家大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只能说明我们将谈判工作做在了前面。”

  该人士同时表示:“公司进军汽车业一点也不突然,事实上,我们对汽车业的研究已经进行三四年了,期间也和一些汽车企业谈过合作事宜,如今只不过是按照公司进军汽车的整体计划再走。”但该人士以不知情为由拒绝向记者提供更详细的湘火炬进军汽车业之远景规划。

  业内人士分析,单从湘火炬的股权结构来看,湘火炬进军汽车业就已经包含了某种必然。

  1997年,新疆德隆集团受让株洲市国资局持有的湘火炬总股本25·7%的国有股权,成为湘火炬第一大股东。伴随着新疆德隆的入主,湘火炬也开始了它产业整合的步伐————德隆给湘火炬指出的路子就是发展“大汽配”战略———1999年收购了竞争对手———美国最大的刹车系统进口商MAT公司及其9家在华合资企业75%的股权,不仅取得了美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市场15%的份额,以至于当年就实现了1·5亿美元的在美销售额,而且还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刹车系统供应商。

  而熟悉德隆产业运作思路的人都知道,德隆通常是在某一个领域做强之后,然后就朝相关产业延伸,以完善整个产业链。显然,湘火炬在做大汽配之后向整车领域突进,不能不说是深受德隆产业运作思路的影响。

  另外,重型车和越野车市场巨大的潜力也是湘火炬扩张产业链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2002年我国汽车需求量是265万辆左右,比2001年增长9%—12%,其中重卡总需求量将首次超过中型载货车,达到18·5—19·5万辆,增长率为26%;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野车市场的增长潜力更是不可限量。

  扩大产能

  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重型汽车领域,由改组后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重庆重型汽车公司、陕西汽车集团三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以年产重型汽车2万辆的年生产能力依然雄踞国内重型汽车产业的龙头地位,而重庆重型汽车公司每年的生产能力只有6000台,陕西汽车集团年产重型汽车的能力次之,仅有5000台。

  由于历史的关系,不管是重庆重型汽车公司还是陕西汽车集团公司,都不甘心自己在重型汽车领域的落后。在陕西汽车的网站上,公司公开对有意前来合作的对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在陕汽集团现有5000辆/年各类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年营业额12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合作,达到15000辆/年各类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的制造能力,使年营业额达到40亿元人民币以上。

  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在经过重组之后,也将扩大产能放在了第一位,公司提出的目标是迅速将产能扩大到10000辆/年。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湘火炬与重庆重型汽车公司和陕西汽车集团公司签定的合作协议中,湘火炬承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两家公司扩大重型汽车的产能。在与陕西汽车集团的合作协议中,湘火炬提出的目标就是要让合资公司产能达到15000辆/年。

  显然,如果湘火炬联手重庆重型汽车公司和陕西汽车集团公司,其实力将远远超过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一跃成为国内重型汽车领域的龙头老大。

  湘火炬董事会办公室一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现得异常低调,她表示:“目前这两个项目都还存在很大的变数,与陕西汽车集团的合作尽管已经得到了董事会的认可,但最后还需要股东大会通过;另外,公司与重庆重型汽车公司仅仅签了一个意想性协议,甚至还没有交到董事会审议。”

  -背景

  湘火炬做重汽龙头?

  8月27日,湘火炬(000549)发布董事会公告,称公司将与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合资组建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暂定名)。之前的8月1日,湘火炬投资股份公司董事长聂新勇刚与陕西汽车集团董事长张玉浦在西安签署了《关于组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同》。

  至此,中国三大重型汽车制造基地已经有两家与湘火炬联姻,湘火炬描绘的成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领域龙头的远景已经隐约可见。

  重汽三分天下

  业内人士透露,作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领域的两个重点龙头企业,早在几年前,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与陕西汽车集团都只是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的生产基地,再加上山东的济南重型汽车集团(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三家企业构成了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全部家底。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我国汽车工业“缺重”的问题,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斥巨资引进了国际著名重型汽车品牌————奥地利斯太尔系列产品,并以斯太尔项目为纽带,将重汽集团下属的三个仅有的整车生产基地:济汽、川汽(即重庆重汽)、陕汽联合起来,成立了“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生产适合中国本土使用的斯太尔系列重型汽车。

  然而,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技术水平的斯太尔产品,在中国的投资生产却非一帆风顺:产品批量小、原材料互供半径太大等致命问题迅速暴露,项目总概算由最初的3·5亿元,追加到14·4亿元,原计划1990年建成的工期,被拖至1993年4月。

  伴随斯太尔项目的竣工,中国重汽集团也由于投入大、市场小等问题,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随后便是艰难的重组,就像分家一样,在一家之长(政府)的领导下,中国重汽集团的资产与债务在三姐妹(济汽、川汽、陕汽)进行了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

  2000年7月,作为亏损高达80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正式一分为三。集团的核心和主体部门保留“中国重汽”的称号,划归山东省管理,原重汽集团三个整车生产厂之一的“济南重汽”改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而另两个整车生产厂————重庆重汽与陕西重汽,分别下放重庆和陕西地方管理,组建为“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居控股地位

  随后,三姐妹背着债务各自寻找出路:

  2001年10月,在继承原中国重汽的基础上,新成立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瑞典沃尔沃的合资公司宣告成立,与此同时,中国重型汽车集团2000辆/年产量的生产线也告建成,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今年3月3日,陕西重型汽车制造总厂在整合宝鸡车辆厂的基础上,联合陕西东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卡福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红岩弹簧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组建了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公开在企业网上打出了招商引资进行合作的口号。

  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的情况也差不多,公司刚一成立,就背上了3650多万元的亏损,而经过公司多番努力,公司在2001年实现盈利。但公司显然明白,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再将企业做大,于是也将目标瞄向了吸引外部资本进入。

  而此次湘火炬与陕西汽车集团和重庆重型汽车公司的合作,无疑将大大满足后两者的意愿。据了解,湘火炬给出的合作条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扩大产能,湘火炬给出的目标是让两家公司的产能都能够达到15000辆/年。

  记者注意到,在两家合资公司中,湘火炬都以51%的持股量居于控制地位,显然,一旦合资协议生效,湘火炬也理所当然成为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本报记者丁秀洪)


发表评论】【汽车论坛】【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国内汽车业进行联合重组专题  
 相关链接
东风悦达起亚成立--入世后首例汽车涉外重组获成功(2002/08/30 10:36)
上汽、南汽合作暂时搁浅 上海等待南京真诚回应(2002/08/23 14:05)
“内外齐并购”整合推动中国汽车业竞争力的提高(2002/08/23 08:28)
我国汽车企业“重组” 是应重规模还是要效益(2002/08/21 10:05)
吉利并购杰士达 民企跻身中国汽车业“并购潮”(2002/08/20 09:10)
汽车重组:以三大集团为中心 以国外企业为依托(2002/08/16 08:49)
汽车重组后遗症:经销商和消费者利益谁来维护(2002/07/29 09:39)
国产高档轿车讨好市场 是下一代跳水的英雄吗?(2002/07/25 09:41)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车行天下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