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汽车市场的发育,没有和生产能力的增长同步,出现了阶段性的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拿起价格武器竞争,大家盼望、推动了十多年的汽车竞争局面,终于拉开了序幕。为大势所“屈”,原本不赞成竞争的人,在口头上也“参与维新”了,但是,时不时总要撰出一点理由,把人们吓唬一番,“降价会使中国汽车离世界越来越远”,就是一例。
首先我们看,中国汽车哪些方面“离世界很远”。和世界先进水平比较,一言以蔽之曰:“样样不如人”。但是经过引进合资,在生产制造方面,差距是大大缩小了;企业管理方面,也有了质的变化,而且在这两方面,大家也都有信心赶上先进水平,甚至提出要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现在大家谈论最多的,也是最为担心的是开发能力。那么好了,想想看,20年来为什么我们在这方面长进不大呢?
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因为企业缺少资金,这也确实是一个理由。但是,为什么缺少资金呢?因为市场规模小,企业本来就不大的生产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中国不是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吗?归结一句话:中国的汽车是世界上最贵的,中国人却不是世界上最富的,买得起车的人太少。所以我们要赞成降价,让更多的人能买得起车,才能做大市场,中国汽车才有发展的基础,才可以去谈追赶世界水平。
“越来越远”论提出,“美国通用汽车的产值1000多亿美元,其中10%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上,在中国的企业中,开发费用的平均数2%都不到。如果再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打价格战,企业必然会失掉发展的活力”。姑且不说这些数据并不十分准确,我们想问,既然中国汽车的产值比美国通用少得多,中国企业为什么不把研发资金提取比例提高?既然中国企业资金紧缺,为什么还把资金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向业已大大富余了的制造能力上?多年来中国汽车价高利厚,多赚了那么多钱,都不曾想到多提研发费用,今天谁敢保证汽车不降价,他们就一定能把多赚的钱用在研发上?要等到中国汽车企业研发费用也提高到100亿美元时,汽车再降价,请你告诉我,需要等多久?恰恰相反,我们敢保证,汽车如果不降价,会有更多的地方和企业哭着喊着要再上制造能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企业日子好过,他们总是想扩大规模,增加能力,很少有企业会下大力气搞研发,只有企业面临危机压力时,才会想起研发来。
再说所谓开发能力,如果是指华晨方式,花6000万美元从国外买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世界上有的是,着什么急?如果是指目前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式的“开发”,我们不是都已经有了吗?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报道,一年到头不绝于耳。如果是讲欧美汽车公司那种开发能力,就不仅有技术问题,而且更有经济效益问题,必需有市场规模的支撑。真正开发一种车型,按照如今流行说法,需要花费20多亿美元,还不敢保证市场一定能接受。就算百发百中,开发一个成一个,没有100万辆车摊销成本,哪个企业能承受得了?所以今天汽车跨国公司才加速兼并重组,共用平台。依我们今天200多万辆的市场规模,中、重、轻、微、轿,几十家企业、几百个车型品种一分,就有这种本事,真的能开发出一种车型,企业还不赔死了?
“越来越远”论,把企业和产业混为一谈,好像降价压力对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似乎面对降价压力,所有企业都站成一排,喊着一、二、三一块去死,整个产业就玩完了。其实,降价造成的压力,对各个企业是大不相同的,就是被逼死,也首先是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一旦这些企业死了,剩下的企业日子也就会过得好一点,整个产业也会更健康一点。我们真的有点搞不懂了,中国汽车究竟是散乱小离世界更远,还是少而强离世界更远。(程远)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