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入世中国汽车的发展前景专题 > 正文
图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的影响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2月21日 11:45 国研网

  一、我国汽车工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总体状况

  至1998年底,我国汽车工业共建立了400余家合资企业(有些企业属于兼营,因此难以将其明确地划入汽车工业),其中各类汽车生产企业50余家,主要总成及零部件企业约240多
家,其他服务、咨询类企业40多家。吸收外资协议金额26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22亿美元。投资外向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直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300余项,其中整车26项,发动机、变速箱、车身等主要总成25项,零部件153项,工艺、研究开发等79项。300余家汽车工业的重点企业,通过直接引进外资进行了技术改造。

  2.合资企业的股权状况

  ①至1998年底,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汽车工业企业中,中方控股219家,约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55%,外方控股企业121家,约占30%,中外各占50%的企业61家,约占15%。

  ②从按产品分类的企业控股情况看,在整车类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由中方控股的占66.7%,外方控股的仅占13.7%,中外双方各占一半的企业占19.6%。在企业零部件合资企业中,中方控股的占56.5%,外方控股的占28.4%,中外各占一半的企业占15.2%。在其他外商投资企业中,由中方控股的占80%,外方控股的占15%,中外各占一半的占5%。③从投资领域看,外商投资主要投向整车生产企业,占外商投资项目总规模的57.88%;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外商投资只占外商投资项目总规模的30.47%。外商投资的整车生产企业主要是轿车生产企业。我国轿车工业中除天津汽车公司外,全部为合资企业。其他整车生产合资企业或为载货车生产企业,或为专用车、改装车生产企业,在我国汽车工业中影响不大。

  从汽车工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来看,中方对整车生产企业的控制是较为严格的。如果进一步分析主要合资轿车生产企业的股权结构(见表1),就可以看到我国政府是试图掌握汽车工业中核心部分的控制权。

  从前面分析到的外方股权控制情况也可以看出,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我国政府对外方的股权限制是十分宽松的。但是,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的特点(要考虑主机厂的长期供货关系等等);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考虑,截至1995年底外商投资项目中57.9%投向整车项目,投向零部件项目的仅为30.5%。而我国政府在确定汽车零部件60个关键产品的发展时,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外资。因此,可以说外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我国,尚未达到我国所需要的程度。

  3.合资企业引进技术状况

  我国汽车工业在“六五”、“七五”、“八五”时期建立的轿车合资企业,除东风汽车公司引进的雪铁龙公司的产品属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初的产品外,引进的基本上是国际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的整车产品,属于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已处于产品成熟期的产品。因此,谈不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尽管如此,但考虑到引进技术时我国汽车工业中轿车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应当说通过合资引进技术,使我国轿车工业从国际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起步,还是产生了一个飞跃。正是由于这一飞跃步伐相当之大,才导致了国产化的缓慢。因为我国汽车工业在合资引进整车制造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产品开发与质量检验技术、工艺、设备、先进管理方式、方法的全面引进与学习。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通过合资发展轿车工业与单纯引进技术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虽然合资企业引进的第一代产品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为落后,但由于合资企业具有长期合作,滚动引进先进技术的特点,再加上我国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规定“汽车工业企业要保证产品的先进性,对原有产品改造和自我开发的产品要达到国际90年代初期的水平”,因此使合资企业可以继续以较快速度提高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从我国与韩国在汽车工业技术引进的合同期的对比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我国与外国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中,合同期在5年以内的占35.9%,在5-10年的占39.3%,10年以上的占24.8%。而韩国5年以内的合同占54.9%,5—10年的合同为37.6%,10年以上的占7.3%。由韩国技术引进的合同期明显比我国短。当然由于国情,企业情况不同,不能以合同的长短判别技术引进的效果。但是,较长的合同期保证了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得到国外企业相应的技术。

  4.合资企业的地区分布

  进入我国汽车工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地区分布上表现为向我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基地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倾向。

  在我国各省市中,汽车工业外商投资企业数超过30家的有福建、江苏两省;超过20家的有湖北、广东、辽宁三省;超过5家的有吉林、河北、上海三省市;超过10家的有北京、天津、四川、浙江四省市。

  地区分布看,汽车工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这三个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分别占全国汽车工业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35.8%、24.3%、15.6%。三个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占全国汽车工业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5.7%。

  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投资规模最大的是中南地区,占全国汽车工业外商投资总额的39.9%;其次为华东地区,占26.6%;再其次为东北地区,占18.3%。外商投资集中于这三个地区,显然由于这三个地区有着三个中外合资的轿车企业以及与之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工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轿车项目。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加速了我国汽车成为支柱产业的进程

  国家在“七五”时期,确定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予以发展。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汽车工业要成为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起到带动作用,就必须以轿车生产为主体。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我国汽车工业由以载货车为主,向以轿车为主转变,并且要在水平上有一个相对高的起点,外商直接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以年平均23.7%的速度增长。1991年汽车工业总产值为654.2亿元(1990年不变价),199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达到2987.6亿元(1990年不变价)。汽车工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1年的2.3%,上升到1998年的4.1%。

  汽车工业的发展,全面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末,汽车工业及直接相关工业就业人员已达279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3.5%(1998年末按20678万就业人数计算)。在我国城镇中每7个人就有1个人从事与汽车有关的工作。

  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厂其他产业发展。1981年,我国汽车工业消耗钢材为91万吨,1995年已达到355.4万吨。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厂钢铁工业发展高附加值的薄板。20世纪90年代中期,汽车工业的需求占我国钢铁总产量的5%一6%,汽油总产量的80%-90%,机床总产量的14%—16%,钢化玻璃总产量的50%,轮胎的45%,工程塑料的15%,油漆的15%。随着轿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对这些产品的水平、质量要求都大大提高,进一步促进了这些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汽车工业,尤具是轿车工业的发展还大大促进了汽车维修、汽车销售、汽车租赁、汽车美容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

  2.汽车工业产业、产品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变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于轿车工业的发展,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变。1990年,轿车产量只有4.14万辆,1998年已达50.7万辆。轿车产量和水平的迅速提高,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产品结构发生了迅速的变化。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王业的产品结构发生持续变化。变化的主要趋势是:载货车在汽车产品总量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客车和轿车所占比重明显上升;载货车在汽车总产量中所占比重总体下降的同时,重型载货车在载货车中所占的比重上升,中型载货车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客车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轿车所占比重提高较大,但增幅趋缓。

  笔者之所以以1990为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直接投资的三大合资轿车生产企业,按照15万辆规模进行建设的项目逐步投产,对汽车工业的内部结构转变已产生了显著影响,使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与1990年相比,我国汽车工业的产量增加了1.3倍,销售额增加了6.2倍,利税总额增加了5.3倍,工业增加值增加了4.5倍。之所以出现销售额、利税总额、工业附加值的增长大大快于产量增长的状况,就是由于汽车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附加值、高利润的轿车产品所占比重大大提高。

  3.汽车工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

  轿车工业通过合资,不断地获得新的技术,现在有些企业已开始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在表3中,上海大众公司、二汽神龙公司的轿车新产品,就是中外合作开发的。一汽则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红旗98新星。这表明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使我国轿车工业具有了一定的开发能力。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合资企业也使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水平、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

  4.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产轿车已占据90%以上的国内市场。如果没有建立合资企业,我国的轿车产量将减少2/3以上,按照每年需增加进口35万轿车辆计算,将使国家付出大量外汇储备,对国家外汇收支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

  5.促进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

  通过合资,建立了几个大的轿车生产企业,抑制了盲目的重复建设,使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合理化。目前,我国轿车工业前5家的生产集中度已达95%以上,其中前4家是合资企业。国家通过建立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合资企业既基本满足了国内的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盲目上马轿车项目。

  (二)附面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于我国汽车工业,虽然带来了种种好处,但由于外商在进行投资时毕竟要从自己的战略出发,尤其是跨国公司必然要尽力把我国汽车工业作为自己在全球战略部署的一部分来对待,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若干负面影响。

  1.热衷于装车,不注重国产化

  我国政府在汽车工业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比较大的项目审批时,坚持了四点:第一,一定要转让技术。第二,一定要有国产化计划。第三,在项目初期,以CKD、SKD方式组装产品时,一定要企业自求外汇平衡。第四,中方控股。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在合资企业建立后,只热衷于进口散件组装汽车,获取利润,而不注重国产化。特别在中方合作伙伴实力较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跨国公司在合资谈判中承诺的汽车零部件返销的条件,大部分没有实现。

  2.外商通过知识产权控制合资企业

  虽然中方掌握着合资企业的控股权,但外商通过知识产权对合资企业的产品开发进行牵制。在新产品开发时,往往试图继续转让即将过时的技术与产品,对转让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最新技术不积极。以产品专利权,影响、阻挠中方的新产品开发计划。在商标策略上,通过用跨国公司商标,或把跨国公司商标与我国著名商标组合,在商品市场上对我国著名企业进行牵制。总之,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的行为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行为并无二致。我们既不要抱有过高的希望,又不要抱有过多的幻想,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

  3.投资领域偏重于整车

  前面已分析到,外商在我国汽车工业中的投资偏重于整车,对汽车零部件领域则兴趣不大。这是与其热衷于占领我国汽车市场的目标相一致的。

  4.投资规模偏小

  轿车企业的合理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外商在我国轿车企业中的投资规模却偏小。如一汽高尔夫轿车项目,按计划建成需70亿元人民币,德国大众只投入了6.7亿元人民币,其余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贷款和企业利润。从232家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的情况看,外商协议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4%;100万-1000万美元的项目占74%;小于100万美元的项目占22%。由于投资规模偏小,使企业形成合理经济规模的时间延长。外方实际上是要尽量使中国的合资企业处于组装点的地位。

  三、改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1.扩大规模,注重质量

  在21世纪,汽车工业仍然要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的规模,尤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要进一步扩大外资的进入。可以在目前条件下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的条件,在一些关键零部件领域,也可以考虑建立外资控股甚至独资的企业。

  从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容量看,目前我国轿车工业的生产企业数量已足以实现有效竞争,因此在21世纪一般不宜再建立外商直接投资的轿车合资企业。

  从资金供给情况看,我国汽车工业也没有必要继续通过引进外资解决资金问题。我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融资渠道已大大增加,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中整车企业上市公司已达12家,融资93亿元人民币,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有20余家上市。因此,21世纪我国汽车工业的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国内的资金或引进外国的间接投资予以解决。在引进外资时,是否转让先进技术应是更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同汽车工业在扩大外资进入的同时,也要更加注意引进外资的质量。

  2.政府要集中资源,扶植轿车合资企业的中方控股公司

  汽车工业引进外资的实践表明,凡是参与合资企业的中方母公司力量较强的,就较易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较易于在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凡是母公司力量较弱的,就较易于被合资企业中的外方牵着鼻子走,甚至也同样热衷于不断的引进外国技术,以满足在国内市场上竞争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对参与合资的中方控股公司给予尽可能的支持,使其能够在逐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

  3.在合资企业中突出开发能力的形成

  合资企业的战略选择,从来就是中外双方不断博弈,寻找利益均衡点的过程;中方在合资企业中应坚持把形成企业开发能力放在第一位。我国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来促进合资企业进行开发,如可以考虑规定合资企业的第二个车型必须是合作开发的车型,否则政府不予批准。如果没有这一条政策,就会在自行开发产品的企业与继续引进产品企业之间导致不平衡,大大减少企业自行开发的积极性,导致不断引进外国车型的比赛。

  4.引进与开发并重,走双轨制的道路

  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把消化吸收的引进技术用于新产品开发,形成了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红旗系列轿车,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发展战略。在21世纪,我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应推广这一战略。

  5.认真研究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战略与策略

  跨国公司在我国都有完整的投资战略与策略。只有研究它们的战略与策略,才知道合资项目的发展前景,才能找到维护中方利益的办法。遗憾的是,据笔者所知,我国汽车工业多年来在这方面下功夫不够,只是侧重于对合资资金、技术上的了解,缺乏对对方战略、策略的研究与积累。今后应在这方面进行补课。

  作者:赵英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发表评论】【汽车论坛】【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分 类 信 息
分类信息 谁处颠峰?
:款款真情尽在夏利
   紧急求购二手车
   富康10万以下上市
   千万家落户新领域
   赛欧车会重要新闻
   大宇蓝龙也疯狂
:具竞争找东方瑞利
   春秋旅游网更精彩
   唯有服务永恒不变
   BMW摩托驶进上海
:颐和园=谊和缘
   新网络服务器平让
:最新飞行器广告
   超级星期天招商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马场友谊婚介联网
:电脑印刷打印纸
   手机电池的伴侣
:星车的感觉真好
   江西特产超市招商
:西安交大出版社聘
   C&C寰球英语培训
:好大夫美牙器
   超乎所值的性价比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相关链接
调查分析:中低档轿车市场尚存8大竞争空间(2001/12/21 10:56)
区域化? 全球化? 中国汽车企业的走向之谜(2001/12/21 10:41)
入世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难忘2001 憧憬2002(2001/12/21 10:11)
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吹尽狂沙始到金(2001/12/20 17:01)
进口汽车到岸后不报关 关税降后将集体上市(2001/12/20 13:58)
面对挑战和机遇 入世中档客车将成竞争焦点(2001/12/20 11:16)
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完全无碍中国海关收入(2001/12/20 09:44)
2005年取消各类机动车及关键部件进口配额(2001/12/18 11:10)
入世中国汽车的发展前景专题  




车行天下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