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亚--菲亚特汽车投向中国的问路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09日 15:07 中国汽车报 | |||||||||
菲亚特汽车公司直到今天才来到中国合资干轿车,这个举动是否有些晚了呢?包括记者在内,许多人都这么问。 菲亚特是最早与中国谈合资生产轿车的外国公司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合资搞轿车,菲亚特是主要的谈判对象。有人开玩笑说,当初如果没有新上轿车项目外方需有政府贷款的要求,也许今天的神龙富康就是东风菲亚特了。但是,在那次与中国的谈
事隔近20年,在记者看来时机和时间都不看好的时候,菲亚特出人意料地进入了中国,与跃进汽车集团合资要干轿车了,这不能不让人关注。菲亚特在中国打的是一张什么牌? 1999年,跃进汽车集团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合资成立的江苏南亚自动车有限公司,由于外方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意欲退出,南亚公司面临再次物色伙伴、重新组建的境地。应该说,南亚项目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一方面,由于产品引进的是西班牙西亚特公司技术,一些专家认为水平不够;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严格控制审批轿车项目,南亚项目在当时还缺乏审批程序。然而,就这样一个并不被看好,并且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的项目,菲亚特居然接手了,这足以让所有关注它的人大吃一惊。当年4月,菲亚特与跃进汽车集团共同注册资本1.69亿美元,以各占50%的比例重新组建了江苏南亚自动车有限公司,合作期限30年。 又是一年多过去了,当今天南亚的产品,引进西亚特公司“伊比萨”(IBIZA)轿车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生产的“英格尔”、“尤尼柯”轿车全面上市的时候,当真正的菲亚特技术生产的“帕里奥”轿车即将投放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还是理解了菲亚特不惜以一张“外卡”的身份进入中国,至少到现在为止是不亏的。记者了解到,自今年初南亚公司产品全面铺开上市以来,公司的财务状况运行良好,销售收入明显上升。以简单的投入产出比计算,投资双方都得到了实惠。 然而,分析菲亚特在中国的战略,我们进一步可以认为,菲亚特不会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而且,相对于它在国际竞争中的老对手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近20年所得到的利益,菲亚特在南亚得到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上个月,记者在西班牙巴塞罗纳菲亚特新产品投放仪式上,“抓”住了菲亚特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泰思舵(Roberto Testo),利用短暂的时间向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都先于菲亚特来到中国,并且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许多经验,包括如何搞好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等。菲亚特在这种情况下,刚刚来到中国,是否会采取更快、更有效的办法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和影响?比如说先不看重效益而更重效果。” 泰思舵的回答是:“菲亚特在历史上,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都十分愉快,中国也不例外。” 似乎有点答非所问的回答,却让记者明显地感觉到,菲亚特追求的“愉快”,既可以是个过程,也可以是个目标。我们认为,菲亚特在中国的目标就是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使自己获得成功。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菲亚特可能更侧重使自己如何在迟来一步的不利局面下选择一个好的、有效的过程。我们可以再来看记者与泰思舵间这样的对话: “如何看待菲亚特到中国迟来一步?”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认为菲亚特到中国是来得巧。” 对于菲亚特汽车公司在中国肯定会有另一种打法这样的判断,其实我们已经不需要什么怀疑了。记者很早就注意到了,菲亚特在一年多前进入中国时,表面上十分低调,实际上非常务实。在南亚公司,菲亚特在双方的协议外无偿提供了500万美元资金改造原有发动机生产线,30多名菲亚特公司的技术人员到南亚无偿帮助中方提高技术水平。对于这一点,现任南亚公司总经理茅晓鸣每次与记者谈话,都会对外方的务实合作称赞不已。 当然,最能体现菲亚特独到的合作方式的莫过于它在对待双方共同生产和开发产品认识上的与众不同。“英格尔”、“尤尼柯”是西亚特公司的产品,菲亚特居然能够“全盘接受”,并且还用菲亚特现有的技术力量来改善这两款车型,这在别的国外公司恐怕是很难做到的。即将投放市场的用菲亚特技术开发的“帕里奥”,零部件实行全球比质比价采购,首先就是为了保证帕里奥在入市之初就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据悉,新款帕里奥是菲亚特178系列“世界车型”中的一款,1.5升排量,带有ABS和安全气囊。南亚制造的这款车价位可能在10万元左右,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茅晓鸣在总结南亚产品为何能够保证明显的价格优势时说,公司定位于打造中国百姓买得起的家用经济型轿车,在这个定位下,中外双方追求产品性价比最优,并且将这种追求渗透到合作的全过程,新产品开发也不例外。这实际上说出了菲亚特不仅务实,而且灵活的合作策略。 这里还想说菲亚特非常“聪明”的一点是,它采取的是小投入进中国市场的办法。相对于大众、通用等,菲亚特的投入少了许多。如果当初人们分析丰田在中国投资少是因为其地理因素使然,那么,没有地理优势的菲亚特又是怎么考虑的?然而这正是我们要夸它“聪明”并且很实际的一面。看好一块市场、拿出一个针对性极强的产品、用最简单的办法“制造”出来,这个已经被日本本田公司、日产公司在中国成功运用的办法,菲亚特公司肯定已经注意到了。当然,一些外国公司掉在“高投入大产出”陷阱里的教训他们同样是吸取了的。在菲亚特那里,他们更希望拿来的“帕里奥”能够成为第二个“广州本田”、“风神兰鸟”。用小的投入去赢得大市场,这可能就是菲亚特自诩的“巧”了。 菲亚特到中国,江苏南亚是它的问路石,泰思舵也对记者表示,近期内在中国没有别的打算,只想做好目前的车型。但我们在今天同样也不能说菲亚特没有想在中国扎下根来的打算和信心。其实,菲亚特是瞄上了潜力巨大的中国私家车市场。这块市场以微型、经济型轿车为主,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使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强的公司有更多的机遇。菲亚特公司号称世界生产A、B级(微型、经济型)轿车的王国,而且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典轿车的设计都出自于意大利人之手。菲亚特自信在这块市场的竞争实力可以拉近与其他外国公司因先到中国一步而产生的距离。并且,它可能还认为,“先行者”们的一些做法并不成功,菲亚特完全能够在总结别人经验、吸取其教训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来。但是,我们既然将江苏南亚项目比喻成问路石,我们也认为,南亚项目下一步留给人们的问号还是不少的。比如南亚项目的审批问题,比如加入WTO后留给南亚的发展时间问题,比如菲亚特公司的实力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想:假如中国加入WTO以后,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公司都采用菲亚特今天在中国的办法,菲亚特还能保持优势吗?毕竟,我们已经注意到,目前世界上汽车工业大格局是6+3,即6大集团,3个独立的公司,而菲亚特又不在这个格局之内。 同样的问题,记者在西班牙采访时也留给了泰思舵。他的回答是:“菲亚特习惯了在全世界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在中国也不是新闻。但菲亚特在中档车、经济型车领域总是获得成功。对于6+3的说法,我不担心。只要市场认可,6+3会重新排队。”看来,菲亚特方面的想法是,既然来了,就没有想到退出。并且,还要在中国与其他外国公司搏一搏。(本报记者吴迎秋) 菲亚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泰思舵简历: 1952年10月17日出生于意大利都灵。 1976年进入菲亚特公司汽车领域。 1996年2月起任菲亚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