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暗度陈仓 富士重工不想当观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9日 17:12  中国汽车报

  只想做进口车,富士重工在中国能有多大利益?这是我在富士重工采访时一直在想的问题。

  虽然从技术上看,富士重工有十分突出的特点:水平对置发动机、全时四驱、四轮配力系统等,都是值得骄傲的技术。而且,记者在离东京150公里的群马县太田市富士重工矢岛工厂参观时也看到,工厂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焊接百分之百地采用机器人。但价格却是摆在富士重工面前一道不得不考虑的难题。特别是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在品牌形象还没有在人们心目中确立的时候,相对低的价格是最易被接受的。

  富士重工的产品价格都不太便宜。营业本部小峰部长解释其原因时说,富士重工起源于飞机工厂,“以飞机制造的理念做汽车,不仅技术上讲究,甚至连一个螺丝都要自己做。”他承认,“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记者了解到,富士重工最新推出的小型轿车R2在日本最低配置的都要卖到9万多元人民币,而据我的判断,这款车在中国卖过6万元都困难。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进入中国的几款车,它的利润从哪来?如果卖贵了,卖不了几千辆,富士重工似乎没必要做这件事;卖便宜了,很可能就是赔本赚吆喝。

  这可能就转到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上,富士重工此番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仅是想做进口车,而是想以此为开端,在中国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现地生产。

  也许有人会问,富士重工在贵州的项目不是现成的吗?问题恰恰由此而来。贵州“云雀”一次又一次地被人“领养”,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春节前,媒体热炒浙江一民营企业收购了“云雀”,接着又传出该民营企业已与富士重工洽谈合作生产中高档轿车的消息。但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以上消息有误,富士重工没有与这家企业进行过任何接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富士重工根本看不上没有汽车背景的民营企业,否则它没有必要这么多年放着与贵航的合作而不往前推进。其实,上世纪90年代末,富士重工一度想捡起贵州项目。“实在是由于合作伙伴的市场意识问题,使其几乎放弃。”这位人士说。

  撇开这个有待考证的原因,我们还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富士重工可能真的想在中国找一个更可靠的合作伙伴,只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迟迟定不下来。不然,他没有理由在中国市场如此火暴的情况下,放着贵州项目不管,却做起了可能赚不到钱的进口车生意。据悉,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三大汽车集团都对富士重工表示过兴趣,特别是东风汽车公司,与富士重工高层多次接触,谈判内容据说已“非常具体”。还有消息说,上汽集团是迄今为止最后的接触者,最近一轮谈判没有成功是因为“富士重工要价太高”。

  不管怎么说,记者此次采访富士重工,对方特意安排了负责设计开发的主要成员与我们座谈。设计室的佐藤部长对我说:“中日两国虽然很近,但设计文化和理念相差很大。此前我们只是参考欧美、澳洲的设计思路设计,现在想参照中国的文化来指导设计。”专为中国市场设计,这已明摆着要在中国现地生产!于是记者大胆地向他们提出这样的建议:跟上汽集团合作!一方面,富士重工是美国通用汽车的战略合作伙伴,而通用又与上汽集团全面合作;另一方面,上海有泛亚技术中心,富士重工完全可以借助泛亚的优势,实现真正的中国文化设计。

  也许是巧合,记者突然注意到,富士重工此次为进口车选定的3家总代理中,有一家就属于上汽集团。谁能说这不是富士重工故意留下的一个伏笔呢?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富士重工在中国绝对不想当个旁观者。(吴迎秋)

(编辑:邵京宁)
yes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