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萨博落户青岛需跨过几道坎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1月15日 07:19   北京商报  钱瑜 字号:

  钱瑜

  日前,《青岛日报》报道称,“青岛青博投资有限公司、国能电力集团及其瑞典公司正式签署项目投资协议,计划投资100亿元在青岛设立整车厂,生产萨博品牌的传统燃油及新能源汽车”。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未来前景可期,但是仔细分析发现,青岛和NEVS CEO蒋大龙的计划过于理想化,实施起来难度不小,面临几道坎。

  首先,作为外资企业,萨博项目必须通过与国内某家整车企业合资,才能拿到轿车生产资质。据媒体报道,青岛当地政府在入股瑞典萨博汽车现任东家瑞典国家电动公司(NEVS)后,不仅准备与蒋大龙组建合资公司,还承诺解决新上马轿车项目的生产资质问题。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新的合资项目,特别是一些小众车企的国产化对中国市场的大格局来说,并无多大益处,这让政府开始从严审批新增汽车合资项目。此前,奇瑞捷豹路虎成立合资公司就已经被外界认为是最后一个合资项目。

  去年7月24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这也意味着,随着一些落后车企生产资质的注销,未来闲置整车资质“壳资源”的争夺必将会愈演愈烈,车企的扩张成本也将随之提高。虽然青岛和萨博有可能找到“壳资源”,但两者必须做好长时间“奋战”的准备。

  其次,未来的产品也是问题。萨博本身的定位就是小众车型,而且,根据收购萨博的协议,蒋大龙手里只有一款萨博9-3,仅凭一款车型就能撑起规划的巨大产能吗?

  其实,青岛政府的急切可以“理解”,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每年有1900万辆的销量,这让汽车产业成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但引进企业来建厂一定不能盲目,如何尽快解决好“壳资源”和做好未来车型规划是目前最急需做的。此外,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正经受着来自国外车企的压力,如何让蒋大龙收购的萨博资产和技术最大程度地为我所用,从而提升国内汽车企业的竞争力,这才是引进企业建厂的最终目的。

(编辑:路宁宁)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