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月,发改委组织十车企引进、共享双离合变速器技术(DCT)的中联发公司即将签约。在国外,联合研发早已是车企节约资金、加快研发速度的有利手段。但在中国,汽车企业间老死不相往来,企业间合作凤毛麟角。为什么会这样?

好的开始

    • 1、华晨上汽合资开发自动变速器
      08年1月23日,华晨与上海汽车变速器公司隆重签约,双方合作生产轿车的系列化手动变速器及自动变速器产品。[详情]
      2、10家车企联手研发自动变速箱
      由发改委牵头组织十家车企与博格华纳合作,引进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的中联发实业有限公司将在本月签约。[详情]
    • 本期策划、制作:赵广喜 梁 蒙

    国内:老死不相往来 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联合研发可集合能力、资金

    为了尽快追赶世界水平,中国汽车业必须付出。但是,如何能避免我们的重复建设,以让付出更大效率地转化为收益?联合研发无疑是集合企业资金、能力,达到提升技术的目的良好路径。

      切忌自主品牌重复建设

      以一个项目1万辆产能计算,最小投入也超过1.5亿,还不包括品牌营销的费用。也就是说,当前至少有200亿的资金用在了搞自主品牌轿车。如果任其发展,各企业都按既定的发展目标继续投入,这个数字可能会翻倍和几倍的增加。 [详细]

      联合开发可以加强企业联合

      国内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国内汽车企业无论资金、技术实力,都很难支撑单独完成一个重大课题的研发。而当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单独研究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项目时,便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金、技术人才的浪费。 [详细]

    症结1:缺乏协作感 没有资本纽带

    中国联合研发之苦处

    虽然技术落后让我们充满了前进的激情和动力,对联合研发这一道路的优劣我们心向往之。但是一系列来自方方面面的原因却让这一良径不能为我们而行。

      缺乏协作感

      昌河跟哈飞在产品研发上没有合作,却都跟外企有研发合作。昌河内部人士认为,两家竞争比合作的关系更强。华晨某高层曾说,联合开发条件已具备,但还上处于务虚阶段。在这方面,日本人恰恰相反,其在华高层经常会晤。 [详细]

      必需资金纽带

      “不管你叫它‘企业联盟’也好,企业合作也好,都是为企业的未来着想。企业的新产品就是企业的未来,就有商业性、机密性。没有资本为纽带,要走到一起就是一句空话。”中航科工副总经理刘涛曾如此直率地表示。 [详细]

    症结2:有联合愿望但相互敌视心过强

    体制和心理制约车企联合

    企业并非不想联合研发,而是苦无经验循例和一套成熟机制。中联发是一次开创历史的契机,如果合作成功,即可树立一个联合开发的长远机制,这是企业心之所向,可谓功德无量。

      企业有联合研发的愿望

      “我们有联合研发的愿望。”前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徐刚曾说,“中国的自主品牌可能更需要联合起来,发挥各自所长,把有限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找到突破口,这样成长得更快。我们有联合的愿望,这是加快发展自主品牌的必由之路。” [详细]

      国内厂家敌视心过强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认为,“谁都知道通用跟福特是对手,可现在两家也一起开发变速箱等产品,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共同对手是日本。而国内厂家都是互相视为对手,没有一家把国外企业当做竞争对手。” [详细]

    问题1:政府主导可不可行

    政府的引导有多大作用

    无论什么事情,在开头总是存在漏洞,中联发亦是如此。因为体制造成中国企业之间在深度合作领域的不相往来,发改委决定站出来打破僵局。然而,业内人士由此质疑,政府卷入这种纯企业之间的合作事件,是否得当?能有多大成效?

      政府对企业自主研发的一次尝试

      此次,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主汽车业尤其是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聚沙成塔的效用。应该说,这是中国汽车业在各自为政道路上探索不成功之后,另外一次新的尝试。[详细]

      政府推动力能有多大

      国家发改委牵头作用有多大?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的技术攻关很多,汽车领域真正的技术进步又有多少?笔者以为,由国家部委牵头的十几家企业联合技术攻关的行动未必能达到1+1>2的效果。 [详细]

    问题2、各车企利益如何平衡

    如何协调成果分配

    奈何中国的文化以及体制影响,企业间总会有着千沟万壑的阻隔,阻隔相互间携手,让种种计划可望却不可及。此次政府出面固然能力巨大,但实质上又能多大程度地平衡利益关系,得到最后的结果,还未为可知。

      技术成果如何分配

      技术成果如何分配或共享?这不是产品或利润,说分就分,持股不同、贡献不同,难道技术共享程度也不同?共享不了全部技术,一些民营企业又何必参与呢?更何况只听说过共享共性技术,从未听说过共享核心技术的。[详细]

      关系如何平衡

      多位专家指出,目前自动变速器技术路线之争,实为利益博弈。涉及博格华纳等自动变速器生产商、大众等力推DCT的车企、与大众关系密切的上汽、一汽和选择其它种类变速器的企业。虽然发改委态度明确,但这场博弈并未结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