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汽车产品同质化严重 自主企业应联合开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 17:29  中国汽车报

  本届车展上,一些业内人士注意到,国内汽车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这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国内企业究竟能不能联合起来搞自主研发?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及时。”奇瑞公司的老总说。

  一种声音:国内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合作搞自主研发

  “合作研发,可改变‘老死不相往来’的被动局面。”一位老总认为,只有国内各企业联合起来搞研发,才谈得上有自主的汽车工业。

  “我们有联合研发的愿望。”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徐刚说。

  “离2006年7月1日越来越近了,中国的自主品牌可能更需要联合起来,发挥各自所长,把有限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找到突破口,这样成长得更快。我们有联合的愿望,这是加快发展自主品牌的必由之路。”

  在国外大公司做过研发工作的奇瑞公司副总经理许敏认为,企业之间应该是有竞争也有合作。“谁都知道通用跟福特是竞争对手,可现在两家也一起开发变速箱等产品,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共同的对手是日本,他们必须联合。而国内厂家都是互相视为对手,没有一家公司把国外企业当做竞争对手。”

  另一种声音:中国汽车的研发水平确实太弱,但若没有资本做纽带,走到一起是一句空话

  持这些观点的人士认为,企业间的关系很微妙,没有资本的纽带,企业要搞合作研发,一个字:难。

  “不管你叫它‘企业联盟’也好,企业合作也好,都是为企业的未来着想。企业的新产品就是企业的未来,企业的未来就有商业性,就有机密性。没有资本为纽带,要走到一起就是一句空话。”哈航集团副总、哈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涛直率地表示。

  他认为,企业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汽车不是一般的商品,研发的时间太长,如果从现在开始研发,可能要3年后才能做出车来。这样,你的技术要是让对手早知道一年,你的产品就会被对手抑制。除非像上海的联合电子那样,通过联合投资来搞合作开发。

  “而且,产品的研发不只体现在本身的设计上,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开发必须具有延伸性,是个完整的系统,要有相关的人才推进,要满足系统性的需求。而目前国内企业受机制所限,不可能具备这样的人才流动机制。”

  刘涛同时认为,国内企业在底盘或者零部件上可以有一定合作,可以共同投资,共享平台,但整车产品就不一样。

  华晨公司某负责人在车展现场接受采访时认为,联合开发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现在还处在务虚阶段。

  “真要说合作,在信息共享、人力资源等方面现在已经有了。”

  至于障碍,这位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在这次车展上,开始大家都约定把音乐声控制在一定高度,但只过了一天,各家的音响就都满负荷轰鸣了。“这说明什么?中国人不抱团儿。”

  “在这方面,日本人恰恰相反。据说,在华的日本汽车企业的高层经常会晤,就连合资企业中的日本人也愿意聚到一起。”

  第三种声音:合作缺少联合研发的条件和环境

  耐人寻味的是,昌河公司跟哈飞在产品研发上没有合作,但两家却跟国外的企业都有整车和零部件方面的研发合作。

  “之所以跟国内其他自主品牌没有合作,是因为觉得我们既是朋友,更是对手,相比之下,竞争的关系比合作的关系更强一些。”昌河销售公司市场部胡先生说。他认为,目前国内还缺少联合研发的条件。

  此次车展,比亚迪公司引人注目。

  “到目前为止,国内单个集团都没有研发能力,可为什么不联合研发?因为在联合研发的过程中有利益冲突。联合研发是一种趋势,但中国目前还没有这种联合研发的环境。国人缺少合作意识,可能至少要经过10到20年的发展后,才会有这种环境。比亚迪公司汽车研究院的工程师池军说。

  “合作的两家企业应该是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因此,一个集团内部的企业可能会联合研发,共用资源,但不同的集团之间是很难有合作的。目前国内的汽车企业正处于市场纷争中,所以更难。”长安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员为此感叹。

  他认为,国家也希望汽车业能形成几个大集团,到那时联合研发的环境可能会更好一些。“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该向这方面引导。实际上,新的产业政策已经在这样引导了。”(冯淑娟)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