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经济转型与汽车消费观的转变
李稻葵:中国经济转型与汽车消费观的转变
主持人:感谢精彩发言。今天在座的很多来宾都知道,汽车商报的老朋友、李稻葵教授在美国生活、工作过很多年,但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李教授不仅是个资深车迷、更对汽车行业发展很感兴趣也颇有见地。今天,他将把汽车消费观和中国经济转型这个宏观话语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一份具有经济学家视野的思考角度。
李稻葵:大家下午好,每次我参加机车行业的精英的聚会我很高兴也很愉快,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实际上自称是经济学界最大的车迷。我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关注,我在美国生活了15年,在香港生活了5年,我换了将近50辆车都是旧车,这也是汽车文化的转变的重要的方面。
谈到汽车的发展的趋势,我相信离不开整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毕竟汽车是生活在家庭中的,生活在社会中的消费品,所以它必须跟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型而改变。如何看待中国的汽车市场的未来的发展?如何看消费者的观念的转变呢?最根本的最基本的必须要谈的,就是经济发展以及我们的发展的格局的变化。
每一个发展格局的变化都可以对应着一个汽车消费观念改变的变化。所以我想从三个方面谈未来汽车消费观的改变。三个方面紧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个转型。
第一、整个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总体上讲会带来我们的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的持续的上涨,这是个不用怀疑的基本的结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反应在老百姓的收入的增长,告诉大家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未来一段时间有种种证据表明,会不仅能跟得上整个GDP的增长,还应该有所超越。很多人说中国的经济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很快,老百姓的实惠不多,这个局面正在改变。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中国的经济过去十几年所形成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相对过剩,因此劳动工资率上不去的格局已经逆转了,从07年开始蓝领工人的实际的工资率增长的速度超过名义GDP的增长的速度,带来了现在很多的产业的企业家们抱怨劳动成本在提高,劳动成本提高这件事本身就是劳动工资占GDP的比重开始上升的表现,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这件事的含义太多了,直接的含义消费事实上已经开始加速了,也是从07年开始,如果把统计局的数据仔细地看一遍,我们会发现消费的增长的速度过去几年是超过GDP的,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逆转了过去不断下降的局面。
这件事落实在汽车的行业,汽车消费的启示告诉我们一件事,汽车整个消费观在升级,买了第一辆汽车家庭在琢磨换车、升级,没有买的家庭在琢磨买第一辆汽车。整个汽车消费的需求,对质量的要求对品质的要求在提高。所以徐主任应该同意,这一两年中国汽车的产业里,稍微高端一些的汽车的销售速度超过中低端的汽车的增长的速度,这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豪华的品牌这几年增长很快,北京市特别的明显,不仅限购以后不仅没下降反而是20%以上的上升,这个事值得深思。这件事的基本点是消费在升级,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上涨,劳动工资率在上升,进出口贸易顺差在不断下降,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我称之为汽车消费逐步的高端化。
第二个特点,看一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我们的城市化,城市化的速度在加快。中国经济的城市化率仍然是非常低的,官方统计是51%,刚刚过50%。这个统计也是有水分的,是包括了常住在城里的一部分的外来人口,因此这个数字本身是有水分的,这是比相应的国家的城市化率仍然低11%到12%个百分点,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城市化相应地带来汽车消费格局的变化,具体说,未来更来的需求更多的是城市内部交通,偶尔去开长途,而不是现在部分的三、四线城市,小型的城镇,买汽车的目的是天天开长途,所以说城市化会带来消费观的改变。
第三个特点,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资源的约束,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影响面会越来越多,从能源的方面,我们国家现在的原油的对外依赖度超过了50%。这件事要特别的关注,美国的能源在未来一到两年之内,顶多五年之内将实现自给自足,美国人发现了“页岩气”是复杂的技术从地下打出来,是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攻破了难关,技术被大企业已经买走了,已经大规模的开发,突然美国人发现自己天然气的价格是成品油价格的三分之一,整个美国国内的能源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对中国是有间接影响的,一是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很有可能原油的价格有一定的放缓的趋势,但是不能过分地乐观,也要注意美国人战略也会调整,不见得围绕保卫原油的供给,不管怎么讲我们必须高度的关注。
能源的约束也反应在实际上我们获得原有的成本在提高,为什么这么讲,表面上可以花国际市场的价格,70、80、100美元一桶买原油,但是所有的汽车界的朋友想想,这种每一桶一百美元的价格买来的原油,并不代表着全部的获得原油的成本,为了原油的供给,我问大家?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得跑多少趟中东,访问多少的非洲的国家,中石油、中海油到外面搞石油,利比亚为什么有上万的中国人,出事牵动我们的神经,这些都跟原油有关。换句话说用经济学的话说,我们的原油的成本,保障原油的成本,实际上很大一块是隐含的成本,是没有反应在国际市场原油的价格上的。这个成本我们必须要考虑。
这个成本如果忽略,未来会遇到对媒体界很有冲击力的有新闻价值的形式出现,各个地方军事的政变,中国人受到了冲击。这些事要提醒大家,这是能源的限制。
与此相关的离我们更近的是环境的限制,在此想特别跟北京的汽车人士来谈一件事,北京的空气质量的问题,北京的空气的质量实事求是讲从9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大幅度地改善了,98年我还没有回国,但是我经常回国出差学术交流,那个时候衬衫穿不过一天,下午就脏了,这种情况已经大幅度的减少了,专业的术语来说,我们的二氧化硫的含量已经巨幅下降。
握有正式的数据,二氧化硫的下降的情况从98年的每立方米120毫克降到了去年的28毫克。这是很多技术措施,包括对媒的脱硫工作所带来的。再比如说PM10,这是相对比较大的可吸入颗粒物,但是也是可入肺的,PM10每立方米的含量从188毫克降到了114毫克,但是与此同时最小的颗粒物也是最难治理的,细微颗粒物,去年10月份开始关注的PM2.5下降的速度是相对比较慢的,从2000年国家开始监测这个数字,2000年浓度是100到110毫克每立方米,05年到降到了80到90毫克,再往下降得话难度相当大。这个最细小的颗粒物它是最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直接被肺所吸收的,这个里面到底是什么因素呢?第一大因素是机动车,第一大直接因素机动车排放的问题。还有一件事跟机动车有关的是粉尘,PM2.5来源一个因素16%来自于扬尘,扬尘中40%是交通的扬尘,其他的是建筑和风沙的扬尘,一个是汽车的直接的排放再有是扬尘带来了空气质量提高的困难。还有一个是有机挥发物,有机挥发物占到40%,机动车40%的来源。还有一件事是氮氧化物(NOS)各种氮氧化物对身体直接有影响,60%来自于机动车。
下一步治理比较的困难,因为简单的事情基本上做了很多了,首钢也拆迁了,我们的煤的使用量已经大幅度压缩了,冬天的供暖已经是改成天然气了。下一步对北京的包括大都市的居民最难的是机动车的下降。有一些 技术的手段可以采取,比如说 “换气”汽车换成压缩天然气或者是液化天然气能够降低90%的排放,从出租车开始正在呼吁大幅度换气,北京将近七万辆出租车如果改一半对空气质量的提高是有所帮助的。
再有,马上从月底开始实行的,国4标准的油变成国5标准的油,根据国外的经验会下降15%,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会下降5%。这件事咱们应该知道,咱们得付出成本也应该付出成本,每个开车的都是产生污染的,我们即是受害者也是公害的制造者,这件事未来一段时间空气质量能源资源的限制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对汽车的消费也会产生影响。未来的趋势,如果把大的趋势落实到消费观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相信未来5到10年北京这种大都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还会提高,今年是42%,我自己基本上达到了50%,我经常出去开会包括人民大会堂开会都坐地铁,只要是避开高峰期还是相当舒服的,地铁里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听听音乐也可以。当然了,马艳丽这么出名的模特就不要去了,容易引起阻塞。(笑)
话说回来,北京的公交出行率会提高,公交的线路会提高,北京两千多万人口,公交车一天人次是一千一百万,地铁是七百八十万,加起来两千多万。这两千万人口都是动着呢,所以说城里公交出行会增加,对汽车是什么含义呢?城市化的需求在多元化,加上上下班的汽车的量在减少,含义是北京这种大都市相信老百姓还会继续买车,只要是摇到号了还会继续买车,买了车会升级,但是平时使用的频率会下降,更多的未来使用的方向是周末跟家人、朋友出行,或者是跑一些旅游点。这个可能是未来的发展的方向。如果是周末用,如果是出行用,可能更多的是一家人一块走,不大可能有了家的人单独自己开长途出行去旅游,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如果是一家人出行可能对车的需求有所改变了,需要这个车提供一些家庭的功能,比如说坐得人多一些,舒适一些,位子高一些等等。在美国我生活将近15年,我的观察就是这样的,最开始大家开的是轿车,50、60年代追求加长的轿车,很有名的是“雷鸟”。80年代逐步改变了,石油危机实行小车,80年代中出现了多功能家用车,最著名的是“金牛”就是大篷车。到了90年代又开始奉行SUV,现在又在往回走,现在SUV和多功能车搞跨界的功能,比如说有一家意大利车厂并购了美国的车,现在把美国的跨界车拿到中国卖,因为即有SUV的特点可以做一点越野位子比较高,但是又有家庭车的功能,所以是体现了新的趋势。家庭型的具有一定驾驶乐趣的一家人出行的车,也是社会变化、家庭观的变化的一个体现。在美国平时都很忙跟孩子间没有交流,大人白天上班把小孩往学校一送,晚上睡觉了才回来。最重要的交流的机会是一家人8月底或者是6月初这是美国传统的节日,开车长途旅行,这个过程中家里交流情况,小孩读了什么书,长大了什么梦想,乔布斯怎么看等等,一家人真正的交流,饭桌上的交流到了车里。
所以我自己在国外十几年,回国以后马上明白了,当时05年第一次买新车,我之前从85年买车全是旧车,30年之后在国内第一次买新车,因为国内没有旧车可买。第一辆新车是MPV,是八坐的。很多人笑话我,我说过几年你们都得像我学。所以现在出现了新的趋势,不止一家车厂都在出家庭化的小一点的MPV。作为都市附近的远郊区的出行也足够了,同时也有驾驶的乐趣。这是未来消费者所追求的新的趋势。我想汽车朋友们大家一起来共同关注。
总的来说,经济社会在升级、发展,我们汽车的产业也出现了新的商机,消费者的消费观也在改变,我自己也期待着汽车行业和汽车人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告诉我你们新的体会,抓住了新的市场的发展,能够在这些方面引领全球市场的发展,谢谢大家!
文本导航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