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与高端化
自主品牌与高端化
《21世纪》:在产品线上,过去不少自主品牌往往采取多车型战略,现在不少企业开始扭转这一局面。对此有什么建议?
沈军:从企业层面,要把提高体系竞争力作为日常工作,要加强研发、采购、制造和分销体系的体系竞争力,而不能搞嘘头。此外供应链要有掌控能力,现在很多自主品牌企业将零部件全并入集团,与国际核心企业合作,或收购海外供应链,这些都在做,说明也都在寻求改变。
陈文凯:多产品、多车型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对市场和车型在未来的契合度上没有把握,因此,多推出些产品,总有一些有可能成功,比推出少数,一款也不成功好。另外,市场在高速增长的时候,市场细分也非常迅速,多推出些产品面向不同细分市场在战略选择上也总体可行。
但这种战略的一大问题是,研发成本过高,与之相关的从零部件供应商和生产过程,再到营销销售服务等整个供应链成本也过高,导致大量的浪费,因此,整体上看,这不是一个好战略。国际巨头都在通过加强市场预测分析能力,和平台化共享这两种战略来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自主品牌企业也可以借鉴。
《21世纪》:自主品牌依靠自身力量走中高端路线往往是失败的,但现在不少企业还在尝试。企业该如何把握?有什么标准可以证明该企业可以去尝试做中高端?
安庆衡:要循序渐进。作为一个企业从高端入手,定高的目标,这是对的,但是短时间内也不要期望市场占有率过高,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国外高端车打垮。高端化实现起来是很难的,因为目前的形势是如果老百姓真是有钱,还是愿意买进口车的。但是企业做肯定是要做的,定高目标会使企业的起点提高,水平提高,在高端化的目标和要求下,企业会以更高的标准作为前提注重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在人才积累,技术研发,质量的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
沈军:以现代为例,在中国主销产品是伊兰特,是A级最主流的市场,韩国到B级平台,量就明显下来,中国的品牌实力,还没达到现代相同的高度,所以最多以A级作为主打产品,B级车只能做目标,很多企业直接就想做奥迪,不是专业和理性,而是头脑发热。
陈文凯:中低端主要是做产品,而中高端,除了做产品,还需要做品牌,两种档次的产品,实际上是不同的业务模式。用做低端产品的理念和运营体系去作高端产品,会失败。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