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驶入春天
开栏语
当今中国车市,百舸争流,万千兵马阵前厮杀,壮观,凌乱。车市百相,众说纷纭,孰是孰非,难成定论。华西车评今起开谈,首期聚焦公务车采购新政。从今往后,华西车评会常与您见面,新品老款之别、洋牌国货之争、大厂小店之貌、纵横捭阖之事,尽在其中。车主车迷车粉们,有关汽车的种种话题,邀您来一起评,一起谈。请登录华西都市报汽车周刊官方微博:http://weibo.com/u/2056993641(新浪)
华西车评今日开谈
2月24日,工信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发布《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并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截止时间为3月9日。意见稿显示,选用车型全部为自主品牌。这无疑给自主品牌带来了久违的春天讯息。
迟来比不来好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总编辑贾可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迟到的“爱”,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2月24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25家企业的412个(款)型车辆列入目录征求意见稿,而这400多款车全都是自主品牌产品。消息传出,舆论大赞。
此前,人们对于出台此项政策有过两大疑虑:一是有关部门是否真有这个决心?二是如何避免被指为破坏WTO原则的贸易保护主义?现在决心终于下了。去年11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中明确规定,进入“目录”的轿车需满足“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以中高级车为例,合资品牌大部分产品价格区间在18万元以上,而自主品牌的同类产品远在18万元以下。
更核心的规定是,申报的汽车企业必须“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
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这等于将绝大多数合资企业的产品挡在了“目录”外。
由此看来,此次《目录》是对中国本土汽车工业注射的一支强心剂,它不仅有利于直接拉动自主品牌销量,还具有更重要的对于普通民众购车的“示范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研的相关数据,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2010年已达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配车),每年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元—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新规定无疑是直接拉动自主品牌汽车消费的巨大因素,而它对于增强中国老百姓对于自主品牌的自信心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也许这样的政策来得晚了点,但迟来总比不来要好,毕竟这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当我们都在盼望中国车企做强做大之际,有关部门的很多决策都值得反思。好在此次《目录》的制定开了一个好头。
“汽车强国”的国家战略
华西都市报汽车周刊副主编黄明君
“公务车全部选用自主品牌”,这对当下处境艰难的自主品牌来说,无疑是一支强心剂,更是一个强烈信号,传递出国家支持民族制造业的信心和决心。
公务车的蛋糕到底有多大我们暂且不说,公务车的消费导向却不言而喻。多年来,公务用车一直被合资车垄断,这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尤其是品牌形象的树立极为不利。如果说当初公务车没有“看上”自主品牌是因为产品品质的问题,那么,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自主品牌已羽翼渐丰,无论是外观造型、制造工艺还是技术含量都今非昔比,完全可与同级的合资品牌媲美,同时,其性价比优势更加突出。
“自主品牌能否挺起中国脊梁,是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徐留平在2011全球汽车论坛上的慷慨陈词至今还在耳旁萦绕。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务车选用自主品牌,既是对自主品牌的肯定,更是某种层面上的国家战略。
自主品牌,请善待“新政”
华西都市报汽车周刊资深记者郑明
日前公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不见合资品牌的身影,而是清一色的自主品牌。对自主品牌来说,这是“天大”的利好。
从公开的数据测算:每年政府公车消费支出近2000亿,如果执行公务车采购新政,将为自主品牌带来100万辆左右的销量,占自主品牌2011年总销量394.36万辆的25.35%,如此,将极大改善自主品牌面临的市场压力,提升其市场份额、品牌美誉度和利润率。
不过令人担心的是,这“天大馅饼”会不会引发自主品牌间的“窝里斗”和“不务正业”。如果汽车政府采购“新政”带来的只是行业潜规则和自主品牌间的明争暗斗,而不是创新、技术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那么,这不仅会伤害所有自主品牌支持者的心,也会让自主品牌在“呵护”下变得更不堪一击。期待自主品牌善待“新政”。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