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原创中国长安重组昌河遇挫给国内车企新启示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2月06日 14:16   新浪汽车  裴达军 字号:

  提要:央企、地方国企是兼并重组的主体,文化、管理融合对任何人都是棘手的问题,被兼并的企业员工权益如何保障?如何成为“一家人”?这些将不能停留在旧有的思维上。中国社会无论企业员工还是社会群众,对于自己权益的意识和争取,是空前的,这对兼并后的融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浪汽车 裴达军(北京报道)

  两个不同企业重组融合,走到一起,国内外有很多费了死劲而又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例子,汽车企业尤为如此,不乏人们津津乐道的案例。比如上汽收购双龙后的整合失败,通用、福特等通过购买品牌而又经营不善再次一一清仓的事件,可谓比比皆是。

  中国长安集团(以下简称“中国长安”)汽车收购中航旗下的昌河哈飞约3年后,昌河员工因昌河铃木生产资质恐被注销而停工的事来,却为何分外引入关注?

  一则因为,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改变散乱格局,以求实现结构调整改善行业现状,增强自主能力。所以已经实现整合的企业就是先行者,是标靶,一出事就格外引人关注;二则因为虽然国家大力推动兼并重组,但进展缓慢,这样,零星的企业重组就在国家、行业的密切注视之下,以观其功效;三则因为中国长安这几年动作非常大,完成“五国九地”的布局,在今年将实现300万辆的产能,在国内汽车6大集团中动作最大。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自然引来更多关注。

  在中国长安做出不注销昌河铃木生产资质、撤出所派遣的管理高层、继续加大投资扶持昌河汽车发展的承诺后,这一事件就告一段落。但有几点不得不说,因为这对行业,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或者说参照。

  一是中国长安整合昌河遇阻,不应成为其他企业的拦路虎,而应该成为努力推进重组的经验参照。这是大势所趋,徐留平带领中国长安走到了前头,早过河的脚早干。

  由于前几年中国车市暴涨,强弱车企均能风光生存,列为汽车产业十大规划最重要的推进兼并重组政策,显得有气无力,而从去年开始车市急转而下,自主品牌困难陡增,未来若干年,中国车企兼并重组或将提速。因此,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的重组将迎来真正的挑战。

  央企、地方国企是兼并重组的主体,文化、管理融合对任何人都是棘手的问题,被兼并的企业员工权益如何保障?如何成为“一家人”?这些将不能停留在旧有的思维上。而中国社会无论企业员工还是社会群众,对于自己权益的意识和争取,是空前的,政府又生怕闹出诸如罢工、上街游行等事件,这对兼并后的融合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在企业经营层面,兼并重组的甲方不能用简单的“硬”管理办法去实现对乙方的管理。

  按照中国长安汽车总裁邹文超的说法,昌河汽车2009年销售整车15.8万辆,亏损7.38亿元,2010年底净资产-2.37亿元,资产负债率104.78%。而长安重组后,2009-2010年共清理入账历史潜亏3.9亿元。2011年昌河汽车实现扭亏,盈利118万元。

  成绩有目共睹,而且包括哈飞在内,中国长安在兼并后这几年的主要工作,在于规划部署新产品,为未来的发展蓄力。而在今年,哈飞和昌河几款新车欲上市,正是大力重振微车市场拉近与五菱差距的时候,然而源于昌河铃木生产资质的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了员工发生情绪,对长安形成内耗,让人扼腕叹息。

  细究这一原因,其实并不是中国长安一个企业的“错”,牵涉铃木在中国的布局。数年前,以长安为主的铃木中国整合的意图,在于铃木慢慢退出昌河,其实这在长安兼并昌河之前铃木就已经提出了。

  邹文超说,“长安昌河走到一起后,铃木仍然向长安表达了退出昌河的强烈愿望,长安是同意的。”但如何驾驭两个铃木的整合,以注销昌河铃木生产资质,同时获得分拆的长安马自达的南京资质,这看起来是符合规律的,只是一个生产资质的问题,闹出如此大祸,中国长安和徐留平其实是有冤屈的。

  但是可以设想,如果长安在兼并之初,就把这个问题明确地传递给昌河员工,达成共识,然后慢慢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至于把事情闹大。如何和员工进行深层有效的沟通,这确实考验着兼并重组当事领导的大智慧。

  三是文化、软管理的融合,不能流于嘴上。这是企业兼并重组后需要彻彻底底下大功夫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重组失败起因就在此。

  关于昌河问题,中国长安、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对媒体解释时的态度是非常诚恳的。他意识到了企业融合工作的难度和重要。徐留平说:“要把我们文化融合工作变成每个干部每天工作的内容之一。”正因为如此,徐留平以长远的眼光说:“如果这样坚持,坏事就会变成好事。”

  中国的品牌和企业终究要走向全球的,徐留平说,说不定长安未来还会进行全球整合,现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未来是很有帮助的。

  跨文化的整合难度可想而知,收购双龙后上汽难以驾驭,难以协调韩国工会矛盾的例子摆在眼前,上汽终究败退下来。中国企业家要有世界眼光去看待企业融合,从这个角度来说,昌河问题仅仅是小小的绊脚石而已。

(编辑:路宁宁)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