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

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征收拥堵费能否破解堵局 高收费不解决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6日 08:24   金羊网-羊城晚报 字号:

  “交通拥堵”这个现代“城市病”的最典型症候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显现,并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13日,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开始征求民意,政府首次公开表示将“重点路段高峰时段单双号限行”、择机实施“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除北京外,近期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多个地方政府酝酿出台“限车令”。各地“治堵”举措在坊间不断激起争论浪潮。据新华社电

  病名:城市病

  典型症状:交通拥堵

  病因分析:

  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

  行人、自行车出行环境恶化

  公交、地铁等替代方式不发达

  公共交通投资长期投入不足

  城市规划过于集中在市中心

  ……

  交通拥堵“城市病”在蔓延

  因素一  机动车保有量飙升,道路不堪重负

  今年长沙汽车保有量可能突破100万辆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正由中国一线城市快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居民出行常常陷入苦不堪言的境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全年国产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1700万辆,将一举刷新美国此前保持的全球新车销量最高纪录。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按照目前北京市机动车增长速度,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按照规划,北京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届时北京道路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公里,只相当于普通人慢跑的速度。

  长沙的情况如何呢?此前媒体报道,长沙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去年新上牌18万余辆,全市总量已经达到75万余辆,今年长沙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00万辆;另一方面新上路驾驶人数量快速增长,仅去年一年,长沙就新增汽车驾驶员15万人。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最近曝出最新研究成果,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

  因素二  城市规划不合理,资源集中在市中心

  全国667个城市中约三分之二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

  交通拥堵的“病根”,还在城市规划问题和人口日益膨胀的现状。专家认为,应该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实现多中心和“职住平衡”,避免潮汐式交通和早晚高峰的严重拥堵。

  尽管北京已宣布向“多中心”的城市格局发展,但一些专家对目前的城市规划仍表示担忧:CBD东扩、金融街西扩、丽泽商务区……这样还是把行政、金融、商务办公区集中在三环内,五环内居高不下的房价将很多人赶到远郊区甚至河北、天津居住,结果可想而知。

  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单中心,似乎也在“鼓励开车”。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陆锡明说,城市中心区聚集了太多行政、经济、文化、金融、商贸区,以及医院、学校等公共资源,城市外围建设大量特大型组团住宅区,这样再多的公共交通配套也难以满足“万箭穿心”的需求。

  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

  因素三  “以车为本”,行人、自行车出行环境恶化

  买车者也很无奈,“地铁公交十分拥挤,出行很不舒适”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交通需求是“以车为本”的。“北京的马路宽得能停飞机,新修的路像一条条车河,行人得小跑着才能过马路,孩子和老人非常危险,自行车和人行道上停满了小汽车!”比利时人范克高夫作为北京“十二五”规划的咨询顾问之一,对北京的交通感到困惑,“无论是修建道路,还是交通执法,太为小汽车考虑,忽略了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而地铁公交十分拥挤,使大家出行很不舒适。”

  “以车为本”的城市建设导致当前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不开车的人享受不到公共建设的好处”,逼迫更多人陷入“越堵越买、越买越堵”的恶性循环,并对政府出台的限车限行措施不满。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对自行车出行环境不满意率达36.8%,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由 2005年的30.3%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7.9%,5公里内的出行中小汽车比例超过40%。

  各地治堵争议措施

  征收拥堵费:高收费并不能解决问题

  北京正征求意见的方案提到:将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

  对此,昨日记者致电给几位司机朋友,有着4年驾龄的李霆钧表示:“如果说能真正达到让北京道路通畅的效果,我也还是愿意交。别费半天劲,什么效果也没有,我就是交了这个钱也不服气。你说现在3环尾号限行吧,但也有被限行的车主把车开出来啊,每次罚款100元,有些人觉得我可能上班来回打车也得这么多钱。”在新西兰留学回来,在北京开车已一年的南博表示:“不要每次一出现问题,就从收费上想,或者是不是有道路设计的问题。再一个,如果每个人都规矩开车,不加塞,可能拥堵会好很多。”

  一些网民表示,收拥堵费、提高停车费等经济手段是从国外学来的,但前提是国外的公共交通等其他可供选择的设施已经很成熟,而北京的公交、地铁、停车位的规划等还远没有达到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这种单方面的高收费并不能解决问题。记者赵丽

  限购令:反倒促成消费井喷

  除北京外,近期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多个地方政府酝酿出台“限车令”。各种“严限传闻”引发新一轮购车潮,11月,中国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接近134万辆,而截至12月5日,北京今年新增机动车超过70万辆,且近期每天以3000辆的速度增长。

  政府部门出“狠招”限制,消费者就疯狂购买,一时间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天津公安警官学院交通教研室梁仕宇等学者表示,在绿色出行意识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限车限行”政策最终都变成了消费,可能出现“治堵”政策的短期化结果。据新华社电

  尾号限行:一些车主为出行方便多买车

  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后启动限行,车辆根据尾号每周限行一天,该措施在实施初期取得一定效果。但两年后,机动车上牌量平均每月激增近一倍,限行成果被消耗一空。有媒体调查,四成左右的有车族表示,会因为限行而为家里再买一辆车。于是,尾号限行应该取消或收紧这一话题热度在不断升温。有网友认为,尾号限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反而为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据新华社电

  限制公车:措施不如社会车辆严厉

  北京的交通拥堵之所以难治理,并不仅仅因为快步逼近50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和中国“私家车第一城”的地位。事实上,因为首都政治中心的定位,北京也绝对称得上是“公车第一城”。在这种背景下,被网民誉为“史上最严厉治堵新政”的治堵组合拳,对公车和私车到底谁“最严厉”值得关注。

  分析一下征求意见稿,我们不难发现,针对北京的公车,治堵方案开出了“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的药方。这个改革的大方向无疑是对的,力度也不弱,但以社会各界对公车改革的期望值衡量,在大家眼中,缓解拥堵的系列政策对社会车辆可能更严厉。据新华社电

  借鉴模式

  推行错时上下班

  为缓解主城区高峰时段市民出行难,从去年年底起,重庆市在内环高速公路范围内推行了错时上下班制度。与此同时,重庆市还配套实施了上下班高峰 “公交优先”、在全国率先开行“大站快车”等一系列举措。 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孙跃表示,随着重庆“轻轨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力、其他车辆为补充”的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届时,政府再通过努力继续倡导 “错时上班”和“优选公交出行”等,走交通低碳环保的道路。

  改善微循环,

  大量增加车位

  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京市将规划建设核心区南北地下隧道,建设400公里微循环道路,2012年底前完成中心区200公里微循环道路。在中心城建设5万个以上公共停车位,还将因地制宜建设20万个基本停车位,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增加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鼓励社会投资建设经营性停车设施。同时,2015年前,新建改扩建478公里高速公路。

  投入公共自行车

  倡导绿色出行

  在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方面,2011年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北京计划逐步增设小区延伸和区域袖珍线路。同时,“十二五”期间新开通的轨道交通线中心城占80%,2015年轨道运营总里程达到561公里以上。到2015年,力争北京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

  在倡导绿色出行方面,“十二五”期间将建成1000个站点、5万辆以上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先期在北京200个地铁站点,投入1万辆左右的自行车。以上均据新华社电

(编辑:王霏)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相关新闻: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