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产能过剩 “狼又来了” 动刀还需市场决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1日 10:36   中国经营报 字号:

  “产能过剩”,这个在过去十年(甚至更长)内经常被汽车行业主管部门挂在嘴边的词,如今又成了业内热议的焦点。

  9月4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在天津汽车产业论坛上再次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提出警告。陈斌表示,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快速扩张加剧产能过剩风险,“必须坚决抑制。”

  得出产能过剩的结论,源自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对国内20家汽车企业集团和十家骨干整车企业进行的历时两个月的产能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上述30家主要车企2009年年底整车产能1395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

  充分的调查、详实的数据、坚决的态度,这一次,刀真的要落下来了吗?

  且慢。是否动刀,先得看看是否真的“有病”。以上述调查数据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产销数据对比来看,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之病似乎并不严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销售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和吉利)共销售汽车1189.33万辆,占当年汽车销售总量的87%。姑且不算发改委调查时所选取的另外20家车企销量,仅这10家车企2009年的产能利用率就达到了约86%。

  再看2015年的预测数据。按照2010年上半年销量前十位(与去年相比,仅由江淮代替了吉利)车企全年的预计总销量1500万辆为基数,今后5年,以中国汽车市场年均10%的增幅计算,到2015年,这十家车企的销量为2400万辆(倘若按15%计算,则这一数字近3000万辆)。即便按2400万辆计算,到2015年,这十家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也在77%左右(按3000万辆计算则近97%),而在业内,70%~80%的产能利用率属合理水平。

  结论不言自明——从现在到未来5年,占中国汽车市场绝大多数份额(或曰主流)车企的产能绝非过剩,甚至可以说是产能不足。

  那么,主管部门挂在嘴边的产能过剩由何而来?答案是,结构性过剩。即,有效产能不足,无效产能严重放空。何谓无效产能?陈斌未做解释,但在发言中他却指出:“结合各个地方的产能规划,还将远超过这一数字(指2015年3124万辆的调查结果)。”

  显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产能过剩的论调鲜明地指向了各级地方政府。

  不过,新上汽车项目和扩大汽车产能多是当地政府和车企共同的愿望。也就是说,汽车企业仍是产能扩张的主体。

  转了一圈,貌似挥向地方政府的刀又将落在企业身上?

  过去几年针对产能过剩进行调整的措施,主管部门也曾用过。比如,抬高准入门槛、禁止异地建厂。但面对每一次调整,企业总能找到相应的对策。于是,产能过剩的声音虽不绝于耳,但却从未见到真正的成效。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对产能过剩的担忧,结果没有一次发展成为实质性过剩。

  “产能扩张总体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关于产能过剩,国家工信部一位官员说,政府只是对产能过剩提个醒,“提醒是对的。”

  但愿仅仅是提个醒。否则又弄出些不痛不痒的“限能”政策,除了增加行政成本,并不会起到多少实质作用。

  狼还没有来;即便真的来了,刀也应该来自市场。

(编辑:孙磊)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