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 新能源技术早已成为当今汽车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所在,世界各国都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不管是各家车企还是国家政策,都在向这一方面倾斜。尤其此前国家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更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推上了风口浪尖。但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车的推进并不像最初预想的那样顺利,始终停留在政策层面而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随着日前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成立,我国的电动车产业或将迈出重要一步。
央企成立联盟 进入电动车产业
日前,由16家央企组成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在京宣告成立,联盟将建立推动电动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开放技术平台,并统一产业技术标准,这标志着我国电动车产业由各自为政、分散作战转入强强联合、协作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央企加快发展电动车产业,今年安排13亿元用于支持电动车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今后几年还将继续给予支持。
这16家发起单位包括,整车及电驱动领域的中国一汽、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东风汽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和中国南车集团;电池领域的中海油、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充电与服务领域的国家电网、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化、中国南方电网和保利集团。此外,一批中央企业如中国五矿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对参与联盟工作也十分踊跃和积极。
该产业联盟是相关中央企业本着“自愿、平等、合作、互惠”的原则,发起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下设整车及电驱动、电池、充电与服务三个专业委员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联盟将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进一步吸收国内外其他相关企业加入,扩大联盟对我国电动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该产业联盟也被业界认为是今后国家新能源汽车千亿元投资的最大受益者。
央企高调动作 遭遇垄断质疑
此次央企电动车联盟的成员,无论是整车制造领域的一汽集团、长安集团以及东风集团,还是充电与服务领域的国家电网、中石油和中石化,每个企业在各自行业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央企联盟的高调动作自然容易“一石激起千层浪”。
某国内车企高层人士表示,该联盟不应只包括央企在内,国企、地方企业、民营企业都应该加入其中,共同发展新能源战略。也许是担心给人留下垄断的印象,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在央企联盟成立大会上特别强调,该联盟是开放性平台,欢迎其他企业加入,但该联盟也是有门槛的,在技术上要求很高。
在 16家央企共同签署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章程》中规定,联盟内合作开发的共享技术,将采取有偿方式向联盟外的其他企业转让。对此,某地方汽车国企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央企联盟高度整合行业资源并产生一定技术资源之后,我们若想获得这部分技术将花费不菲的资金。”
然而,据内部人士透露,电动汽车产业并不会因此形成垄断格局。因为即使到2012年,央企电动汽车投资增至1000亿元,按一个充电站平均投资400万元计算,这笔钱也仅够修建2.5万座充电站,尚不及目前全国加油站数量的四分之一。如此一来,仅充电站一项,央企资金都将捉襟见肘,而想要在全国范围对电动汽车产业进行投资,就必须同时吸引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
此外,电动汽车的能源来自于电,而电的多元性有别于油的唯一性。火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都能为电动汽车提供来自四面八方的能源。即便上述央企想要在供电领域形成垄断格局,也绝非易事。
整合资源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章程规定,近期目标是促进产业相关技术标准的统一,中长期目标是要掌握电动车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电动车企业和品牌。
日前,中石化方面宣布,将通过现有的加油站网络,发展电动车充电业务,未来将把现有的加油站改造为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国家电网方面也表示,公司2010年计划建成公用充换电站75座,充电桩6209个。之前一直局限中国电动车发展的基础建设不足等现状,有望得到实质性改善。
某权威人士表示,此次国资委推动有关中央企业成立电动车产业联盟,旨在通过整合中央企业资源,有效发挥中央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中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形成合力加快推动我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
该电动车产业联盟的主要任务为建立推动电动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开放技术平台,统一产业技术标准,快速、有效地突破电动车产业核心技术,共同研发电动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模式,共享技术成果,从而促进我国电动车的应用普及与市场发展,并全面提升我国电动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全球竞争力,尽快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
发改委8月初牵头起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草案)》曝光显示,未来十年,中央财政将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在未来10年将分两个阶段,换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成立,或将促使我国电动车产业迈出重要的一步,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就此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