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看中国车市的成长一定要有超前的目光和提前准备。当前,大家担心的产能过剩,经销网络扩张过度,产品、服务质量跟不上等问题,不是“野蛮生长”。相反,我认为这是多年来对行业发展估计准备不足所致。
人们总是担心产能过剩,但每一次我们都发现,产能不是过剩了,而是不足。每次都是在强劲的购买力面前,我们被动应对。正是因为对市场需求量高速增长的估计不足,才造成了包括销售网络、服务体系以及质量水平等诸多方面的“缺课”。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野蛮生长”其实是一种“补课”的形式。
中国车市的空间大得很。据专家预测,中国汽车年销量至少能够达到4000万辆。其中,不排除年销量冲到5000万辆左右的峰值,然后回落到4000万辆左右,构筑平台。2000年以后,中国车市销量的平均增幅接近20%。未来5~8年中,销量增幅依然会保持在两位数。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似乎不能轻言产能过剩。
必须看到,近20年中国的车市发展很快,快到我们的预判跟不上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特别是1994年汽车进入家庭大讨论和第一个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汽车消费被激发了起来。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而且,一直超出人们的预期。每一次的市场爆发,都没有被预测到。例如,1994年前后的汽车销售高峰就没有被预测到。实现1000万辆,过去一直认为是2010年之后的事,结果要不是金融危机爆发,在2008年就能实现。
中国车市发展快,是因为中国的市场潜力大。而且这潜力常常因为人们预测不到的原因,一次又一次地被触发。1991年,全国汽车总产销量才71万辆左右,到2000年,全国汽车总销量达到208万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年,中国汽车实现增长100万辆。而从2001年到2009年的9年,中国车市则实现了从237万辆到1364万辆的千万辆增长。面对这样的速度,中国的汽车产能规划、网络建设和品质建设等一次又一次被动改变调整。
北京有个西直门立交桥,初修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了二十世纪末,因交通拥堵严重,拆了重建。结果刚建完就发现,拥堵问题没解决,原因在于汽车增长的速度比建桥的速度还快。据说,北京目前的交通道路建设规划是按数年前的预测来做的。结果现在北京的汽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了,交通问题依然令各方都头疼。原先做规划的一些专家也表示,没想到车市增长会这么快。
我们再从北京车展的表现来看。4年前,在老国展举办的北京车展,8万~10万平米的展场,被大家认为已经很大了。但现在,今年北京车展20万平米的展场都不够用,大家还嫌小,就是估计准备不足。如果1300万辆对应着20万平米的展场,那么当中国实现2000万辆、3000万辆销量的时候,又要如何应对呢?显然再估计不足肯定不行。 中国车市还有很大空间,人们对车市未来发展的预测需要更科学,目光需要更远。今天市场上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发展过程中伴生的问题,要用发展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它。另外,今天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汽车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汽车的投资行为动辄千万、数亿元,这可不是哪个企业领导拍脑袋就能决策的。无论是整车厂商的扩产还是经销商的扩店,都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定的。他们看的、听的、想的,恐怕比我们要更多,更现实。(吴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