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新能源>正文

中国是否会沦为电动车试验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5日 10:23   经济观察报 字号:

  嘉 宾:刘夏东 《汽车博览》执行主编

  林 程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持人:梁 洪 汽车天下主持人

  为了加快汽车产业技术的进步、推进节能减排,6月1日,四部委联合出台了新能源补贴通知,确认在上海、深圳、长春、杭州、合肥等5城市启动新能源补贴试点工作。对满足支持条件新能源汽车按每辆车3000元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每辆最高补贴6万。这个政策的意义何在?中国是否会成为电动车的试验场?本期“星期三会客室”邀请了两位嘉宾并连线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主持人:目前,政策涉及的新能源车大都还没开始在市场上销售,那么这个政策带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林程:这与我们国家政府导向有一定关系,我们国家汽车产业未来在自主创新方面,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纯电动。混合动力应该鼓励,但是国外混合动力车比较成熟,日本这些国家混合动力车都是不补贴的,我们国家现在补贴可能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实际受惠的厂家是哪一些,这是很重要考虑的趋势。可能慢慢往后混合动力车也不会补贴了。

  夏东: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暂时意义不大。但如果从产业角度来讲,还很有意义的。很切实地往前推进新能源车的发展。国家必须有这种政策,这样整个产业才能产生变化,否则的话,大家都是空谈。

  钟师:政府出面补贴刺激产业尽快发展,是必要的。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涉及很多政策方面的问题。目前来看这个政策对制造商是有利的。

  公平竞争的“实验场”

  主持人:目前,大众、通用、日产、戴姆勒这样的汽车巨头,还有海外的技术型企业全都瞄准了中国电动车市场,有人说中国会不会成为全球电动车技术实验场?

  钟师:确实这种说法比较生动,也确实是这么个事儿。全世界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琢磨这个新能源车到底怎么做,怎么进入市场化的过程,目前中国好像做得更主动一些。很多德国汽车企业之所以对电动车投入很大的精力,实际上并不是给本国用户使用,而是瞄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

  林程:我本人搞了很长时间电动车的研究。电动汽车并不是在实验室做成什么样,拿出来老百姓就能用的,还要到外面经过漫长的考核。中国正好鼓励新能源车发展,国外车企也是将半成熟的平台拿来中国试一试。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不试就不知道到底是否适用。电动车一定要充分的进行实验和试用以后才能大规模产业化。我们国家现在对国外的这些技术进来还是要有一定的审慎,不能拿中国老百姓给国外当作一个实验室。此外,一定要把知识产权说清楚,一定要有中方来共同享受,为中方将来电动车技术打下一个基础。

  夏东:现在没有必要采取排斥态度。国家设立一个法规制度,设立一个基本的要求,一视同仁。既然是开放的,对于国内、国外汽车企业,只要符合这个规矩,就都可以来做,公平竞争。只有这样国内的企业才有动力跟人竞争,才有动力去发展。

  众多的可行性方案

  主持人: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电动车目前在应用的可行性和配套设施上是怎么设计的?

  林程:现在是电动车产业化的早期。电动车应用主要考虑电池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电池快速充电。一般纯电动车主要市区使用,每个网格保证有一个快充站10-15分钟可以充50%以上足够车主驾驶。第二个就是标准充电或者慢充,这有待于基础设施的完善,现在像深圳、北京,包括国家电网,还有中石化都在想办法做这个事情,做基础设施。大家稍微等一等,也许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看到小区周边有充电站,但是这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夏东:消费者可以处于一种观察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对于想参与电动车市场的人来说,则要尽快进入这个产业。也有一种说法是,电池标准化,到充电站不是充电,而是换电池。还有方案是,在公路上边埋下线,车在路上走的时候就可以感应充电。很多人都在不断地奇思妙想,投入科研。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充满活力的产业。

  (本报记者 张煦 整理)

(编辑:书生)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