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用“洋奶”哺乳,如今已经度过哺乳期,并顺利断奶。相比国内被怀疑的奶源品质,进口奶的保险系数似乎更高一筹,但缺点是价格高昂。不过,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其中一家甚至通过收购的方式,拿到了国外清洁奶源的永久使用权。今天,过了哺乳期的他们,也有了更伟大的抱负。
基于外方合作伙伴的成熟技术,一汽奔腾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自主品牌。从奔腾B70到B50,皆与马自达6共用一个生产线,这也成为奔腾品牌宣传上的最大噱头。据介绍,在奔腾的这两款产品上,日本马自达的供应商占30%,欧美知名零部件供应商占40%。奔腾采用的德国进口钢板比马自达6厚0.25毫米,整车强化钢板的拼焊部位比马自达6多了150个,而且价位更低。被业内戏称为“马6孪生兄弟”的奔腾,在首战开局即占据了独特的优势,也成为一汽自主品牌的亮点。
与一汽相比,上汽在打造自主品牌上可谓花了大价钱。2004年12月,上汽出资6700万英镑先行购买了罗孚几乎所有的知识产权,其中包括罗孚1.1L~2.5L全系列发动机、75型和25型两个核心技术平台。在罗孚品牌上,上汽付出了很多心血,然而Rover商标的所有权却依然拱手让给了福特。对于上汽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揪心的痛,但也坚定了它推出完全本土化的自主品牌“荣威”的决心。这个外形尺寸、主色调和Rover商标颇为接近,外观非常西化,但完全使用了华表等本土化元素的商标“荣威”,似乎更能博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
一汽和上汽,前者凭借马自达平台获得自主战局的首局认可,后者则借助收购罗孚,打造出颇具国际化风貌的自主品牌。在国内自主品牌争夺战中,由于二者起点较高,品牌美誉度得以在短时间内树立起来。凭借一汽和上汽大企业集团的口碑,以及与跨国公司丰富的合作经验,奔腾和荣威依靠较高的品牌营销投入,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建立了自主品牌中高端的品牌形象。
在哺乳期之后,两大品牌几乎同时抛弃了他们的国际身份。为了奔腾的可持续发展,一汽急着与马自达分家。随着一汽轿车第二工厂的竣工,曾经与马自达6共线生产的奔腾,将全面搬入新厂,以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此外,奔腾也将在平台研发上实现独立,新车型将不再使用马自达平台。
最重要的是,奔腾将打出一套自主技术的组合拳,而不再展现一身光鲜的国际名牌。随着一汽V6发动机项目的开展,奔腾未来的中高级轿车将实现动力自主化。该项目总投资额约为5.33亿元,计划在2012年达到年产5万台V6发动机总成的生产能力。
对于荣威来说,品牌创立初期极力强调的英伦血统、海外背景,已经不是宣传的重点。从荣威750开始,荣威品牌的中高端形象就异常鲜明。从尊贵感到绅士座驾,荣威采用的是高档品牌的那套宣传策略,但在国际化的品牌包装下,荣威还是赢得了市场。这也让其车型档次向下延伸的时候,不至于降低品牌高度。
有媒体报道,全新的荣威750可能将采用现款新君威的平台,因为上汽已向通用购买了这一平台的使用权。对于这个消息,人们喜忧参半。喜的是荣威750换代后,可能会凭借新君威的平台卖个好价钱,忧的是荣威看来还未脱离借用他人平台的阶段。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关心的可能是荣威750到底将使用多少欧宝技术,很显然,与遥远的罗孚相比,通用将是个更具诱惑力的底牌。
大集团有资金、有实力,推出一款自主品牌车型并不是难事,但要加入主流竞争行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从零做起、白手起家往往不太现实。这个时候,企业往往会借鉴以前与外方合作的经验,通过对外方技术的融会贯通,来塑造自己的品牌。
度过“哺乳期”的荣威和奔腾,是继续动用外援,让产品散发出多个海外名牌的混搭气息,还是自食其力,向国际化拜拜,明眼人都能看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