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理论界、汽车工业界对于汽车工业的战略定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共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根据加快交通运输建设的要求,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日益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
逐步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1978~2000年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根据自身“缺重型车,少轻型车,轿车近乎空白”的结构性问题,在“七五”、“八五”重点推进了重型、轻型载货汽车项目的建设。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明确建设一汽、二汽、上海3个轿车生产点。1989年3月,国务院发布《产业政策要点》,把已批准的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轿车逐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
这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逐步推进的:1982年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开始“用经济机制管理经济”的试点;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汽车工业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行业管理职能集中于机械工业部;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政府支持下从事行业的协调、组织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政府逐步退出了企业的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但是仍对企业投资、对外开放保留了较多的干预权力,尤其在新建重大项目及轿车合资项目方面。
在1983~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对外开放战略中,主要通过技贸结合引进技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统一对外谈判,共引进技术170余项,基本涵盖了汽车工业主要领域,使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由30年左右缩小到15年左右。
1984年10月成立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1985年1月成立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是工业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两家合资企业,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生产管理方式、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理念;为汽车工业全面开放培养了人才;解决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汽车工业发展最困难的资金问题。
在这一时期,汽车企业逐步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权力与能力,逐步掌握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竞争的规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型企业,逐步演变成具有全面市场竞争能力的制造企业,并且开始熟悉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
随着原有的汽车科研机构逐步进入汽车大企业,基本解决了原来科研、生产两张皮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产学研共同攻关的机制与制度。
政府管理下的有序开放,通过持续的改革,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解放计划经济体制内的生产力,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
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2000年至今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中国政府解除对投资轿车的管制,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的国际轿车生产商已全部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绝大多数也在中国投资设厂。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维系生存的重要利润来源,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在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的生产线上的低廉劳动力;21世纪初,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汽车研发中心越来越多。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国政府对汽车工业的保护逐步减少:政府放开了对企业选择外国合作伙伴的管制;放开了对于企业产品选择的管理;放开了对于外国汽车企业进入中国的管制;放开国产轿车价格,由企业自定;有条件地放开了政府对汽车工业投资的管制。在此背景下,外国汽车企业全面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的销售服务、汽车金融、技术开发、咨询、公共关系等领域。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政府对汽车工业的管理,逐步由过去的管理投资、也即管理供给,转向管理市场、也即管理消费,对产品节能、污染、安全给予了更多关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制度日益完善。
通过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进一步减少政府规制,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是这一时期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进程中汽车工业取得的成就与问题
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汽车工业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第一,产量、规模已居于世界前列。加入WTO后到2007年止,中国汽车工业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目前已形成年产1000万辆的规模,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居于第二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轿车已稳居汽车工业的主体地位。
第二,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2003年汽车工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达到了5.89%,预计今后10~15年内,GDP每年新增量中将有16%~17%由汽车工业提供,汽车工业成为对国民经济拉动最明显的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平均每年上缴消费税和购置税在1000亿元以上,2008年在与汽车工业相关岗位上就业的人数约为3100万人。中国汽车工业并拉动了钢铁、纺织、石化、机械、电子、有色金属、玻璃、橡胶等20余个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
第三,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大步走向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生产企业(一汽、上汽、奇瑞、吉利、长城等)开始在国外设立汽车生产组装企业,还通过购并方式实施海外扩展。
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首次实现整车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首次出现了出口金额大于进口金额的历史性变化。
第四,汽车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差距达到30年,有些领域甚至达到40年!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第五,汽车工业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实现了多元化。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基本上实现了民营化。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与国际大汽车公司合资,或者通过上市,大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已经实现了产权多元化。
第六,汽车工业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汽车公司的生产规模已经超过百万辆,汽车企业从单一的生产体,转变为自主经营、自主发展的企业。
但是,这一阶段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废除了政府对外资进入轿车的管制,在合资企业中跨国公司技术上占主导地位,中国汽车工业在品牌、技术上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路径依赖。
——由于汽车市场在这一阶段迅速扩展,地方政府对汽车企业予以保护和扶植,与跨国公司合资使企业兼并受到更多的约束,因而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整车生产企业的数量还略有增加。
——由于缺乏经验,汽车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交了巨额“学费”,其中最突出的是上海汽车公司对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购并。
——中国汽车工业自诞生以来,就存在着汽车零部件工业滞后于整车发展的问题;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后,带来了自己原有的配套企业,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对农村汽车市场的需要和农用汽车产品的开发、重视不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赵英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