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5吨以下载货车将如期实施国Ⅲ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 09:14  商用汽车新闻

  记者 余梦洁

  今年7月1日,继重型商用车实施国Ⅲ标准一年之后,N1类(3.5吨以下)载货车也将执行国Ⅲ标准。

  不难看出,我国对商用车排放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今后的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划有哪些?重型商用车国Ⅳ标准(重型汽车的型式核准将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国Ⅳ排放控制要求)是否按期执行?环境保护部对于发动机技术路线是否有限制?带着这些问题,《商用汽车新闻》记者独家专访了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大气与噪声污染防治处副处长任洪岩。在采访中,任洪岩向记者强调,3.5吨以下载货车将如期执行国Ⅲ标准。

  将强化在用车符合性检查

  商用汽车新闻:据了解,环保部正在起草十二五期间的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划,该规划有哪些内容?

  任洪岩:明年底之前,我们会发布十二五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划,目前起草组正在起草方案。规划针对的时间为2011~2016年。

  这个规划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车的管理,通过规划来确保新车排放不断升级,指标不断加严,建立中国独立的机动车排放体系,目的是让我国车辆的排放水平和控制水平达到甚至超过欧美。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新车是以一致性检查为主,最近一两年,将逐渐开展在用车符合性检查。这并不是说会逐渐淡化一致性检查,而是在一致性检查力度不变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对在用车的符合性检查。

  二是降低在用车排放,让车辆在正常的状态下行驶。经过长期的建设,各地的年检体系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制定环保分类合格标志的相关工作。现在机动车根据排放水平不同,分为“黄标”、“绿标”,而今后的环保分类合格标志将更加具体,将分为国Ⅰ、国Ⅱ、国Ⅲ、国Ⅳ等,每辆车的排放水平一目了然。实行分类合格标志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对车辆的排放水平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这样用户在明确知道其排放水平后,买车时就有可能购买排放控制水平更高的车辆。另外,分类合格标志便于对道路行驶车辆进行抽检,对治理套牌现象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是油品,目的是让车能用到好的、与之匹配的油品。就算相同排放水平的车辆,如果使用更好的油品,排放也会减少。

  第四,发展可持续性交通。

  重点检查EGR发动机

  商用汽车新闻:业内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EGR发动机不能真正满足排放要求。那么,对在用车的符合性检查,是不是会重点考察EGR发动机呢?

  任洪岩:是这样的。不论是生产一致性还是在用车符合性检查,都会重点考察EGR发动机,这是为了确定EGR发动机到底能不能满足排放要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对排放技术路线进行限制,只要产品最终能达到环保要求即可。目前,获得环保目录的EGR产品确实不多,仅有一两家企业的产品。

  是否推迟实施国Ⅳ会考虑企业负担

  商用汽车新闻:关于重型车实施国Ⅳ标准的时间是否推迟,企业非常重视。到目前为止,国家各部委的意见如何?如果按期实施,存在哪些顾虑?

  任洪岩:目前,各部委的意见已经汇总到环保部,它们的意见不统一,有的部委同意,有的部委反对。确实有部委倾向于推迟实施重型车国Ⅳ标准,不过比建议推迟轻型柴油车国Ⅳ标准的要少。(轻型汽车的型式核准将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国Ⅳ排放控制要求)

  企业的意见是这样的:技术力量强的企业都反对推迟,技术力量稍微弱一些的则不太赞同按期实施。

  所以,意见很难统一,我们还要再商量,请一些专家作出判断。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考虑国情,不希望给企业带来太大负担,也不希望给行业带来混乱。

  另外,重型车国Ⅳ产品的准备情况还可以,有21家企业的60个车型已经达到国Ⅳ标准。

  现在距离之前确定的实施日期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产品能达到要求。

  企业的顾虑主要有两个:一是担心价格上涨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当企业同时站在环保、经济和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时,对价格和利润考虑的更多一些;二是国Ⅲ标准实施后,企业各自的市场份额比较稳定,它们担心新标准出来后自己能否适应要求。风险和机会均在的时候,稍微弱一点的企业就会担心自己受到较大影响,比如担心技术水平跟不上。但一些实力强的企业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很早就开始做预演,也舍得进行投入,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编辑:吴雪林)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卡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