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又要搓火了。他对比亚迪的发难,不仅没有吓跑巴菲特,也没有挡住外界对于比亚迪的继续青睐。日前,大众汽车宣布已与比亚迪就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比亚迪获得了发展上的又一次跳板。比亚迪到目前为止的成功让人们看到,电动车俨然已经是中国车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大陆”。
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导向,是近来此股电动车热的背后推手。《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表示,要在未来3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诱惑摆在眼前,让众多车企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动车车型,仿佛这一市场唾手可得。
消费者不是傻瓜,电动车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的问题才能让他们信服。首先是价格,眼下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的电动车寥寥无几。价格撬不动消费者的购买力,电动车就很难实现大规模的量产,但是对企业来说,不能量产就无法使价格降下来,这是个两难的悖论;其次就是充电续航,暂且不去想全国充电站网络的建设需要多少时间和资金,我们仅仅来考虑如何充电?快冲无疑缩短电池寿命,慢充则无法解决电动车在充电站的排队问题,又是两难。
电动车大热的背后,也许还藏着车企自身的小算盘。早有业内人士指出,“不排除有的企业上马电动车的研发项目,只是为了能从国家的专项资金里分得一杯羹”。
国内车企一窝蜂似的抢滩,有可能让国家关于电动车发展的美好愿景大打折扣;因为很多车企只是忙不迭地将产品推向市场,而不是耐下心去解决电动车发展的技术障碍。如何做到电动车的产业化,使其能够替代传统汽车,不只是一个概念的空壳,这不是一个短时间的战术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
(作者:韩哲)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