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我国首部关注行人、自行车等道路弱势群体的交通安全指南在京发布。今后,北京城市道口叉口设计、建设以及管理将优先考虑行人、自行车的安全,曾经被称为“死亡叉口”的西单、蒋宅口等6个道路叉口已经按照指南进行了改造。
五成事故发生在叉口
《叉路口弱势群体安全指南》是由北京市交通委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市交管部门合作制定的。根据交通事故分析,北京将近50%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道路交叉口,即“十字路口”或者“丁字路口”,而45%的事故都与道路弱势群体有关。
指南首先考虑行人
白线为自行车左转待转线 制图吴尚楠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说:“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行人、自行车等道路弱势群体的安全日益受到挑战。过去我们认为交通事故是机动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后果。这种认识今后要被逐渐取代,因为多数的道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人类在道路上犯的错误,不应以生命作为代价。”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三个部门首次以“改善道路弱势群体安全性”为出发点,制定了《叉路口弱势群体安全指南》,对交叉口的设计、改造以及管理给予指导。比如一些路面较宽的十字路口,很多左转的非机动车都采取一次左转的方式通过叉口,造成叉口混乱。可以在叉口设置自行车“二次左转待转线”(右图),规范左转自行车过街行为。
改造后事故降四成
在进行道路叉口弱势群体安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北京市选择了6个伤亡较高的道路叉口进行了改造。这6个叉口分别是西单十字路口、东单十字路口、东四十条环岛、蒋宅口十字路口、朝阳公园路口以及大望桥下路口。这些路口改造后,叉口发生事故的风险降低了四成。
-记者探访
地点:西单路口
九成自行车选择二次左转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西单十字路口。经过保护弱势群体安全的叉口改善后,西单路口地面上画了一条自行车二次左转线。记者在路口通过10分钟的统计发现,43辆自行车中,有40辆都会在二次左转线前停靠,等待右转机动车停止后继续通过。
此外,长安街西单路口两边的人行横道全部加装了封闭的防护栏,行人除非翻越,否则必须按照提示牌,走地下通道。据附近交警介绍,过去两侧人行横道都没有防护栏,因此晚间很多行人都会选择直接横穿长安街,十分危险。
缺少针对行人安全的标准
记者:之前我们在道路叉口的设计和管理上,为什么没有针对行人、自行车等弱势群体的规范?
郭继孚:主要是认识问题。比如路面的安全岛,过去是有的,但机动车增加后,路面资源紧张,我们就牺牲了保护行人的安全岛,满足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此外,国家在城市道路设计上也缺少针对行人、自行车安全的具体标准。
记者:指南不是强制性的标准,如何落实指南中的保护行人、自行车安全的一些举措呢?
郭继孚:这是国内首部以减少叉口冲突,改善弱势群体交通安全为目标的《交通安全指南》,读者主要包括道路安全相关政府部门、道路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领导以及专业人员。通过这个指南,我们可以促进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了解弱势群体事故的激励,因地制宜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今年北京的疏堵方案中,很多交通叉口的设计就会优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安全。
交叉口改善弱势群体安全方式
1.规划自行车二次左转待转线。
2.设置机动车右转信号灯。
3.设置标线、护栏引导行人使用过街设施。
4.安装行人安全岛。5.改变环岛护栏的长度、位置和半径。
6.改进公交车站,避免行人和机动车冲突。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郭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