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车展七大热门科技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09:33  新浪汽车

  三、上海车展七大热门科技趋势

  持续一周的上海车展给大家带来了一次盛大的视觉盛宴,全场918款展车,13款全球首发新车足矣令人眼花缭乱。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哪些车型值得期待,哪些车型让人感到震撼,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七大看点。

  新能源技术:自主品牌积极性大增

  本届上海车展的主题是“科技、艺术、新境界”。因此节能与环保成为上海车展汽车技术展示的主题,同时这也是近年来全球车展中的共同主题。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对于新能源技术开发的积极性大增,各种形式的混合动力车型,纯电动车型乃至燃料电池车型都有涉足。例如奔腾B50 HEV惊人的同时应用了三项混合动力技术,大大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看到的环保车型不再是放在高高展示台上的样品,而更多的是零距离触摸的新产品。

  高性能发动机:扎堆缸内直喷+涡轮增压

  随着排放标准的逐年提高,各大汽车公司都纷纷推出采用缸内直喷和涡轮增压技术的新发动机。在此次上海车展,大众带来了即将国产上市的1.4TSI涡轮增压发动机,通用展出的是将用于新君威车型上的2.0T Ecotec涡轮增压发动机,福特展出了以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代表的Ecoboost技术。奔驰,宝马也推出采用1.8T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的奔驰E250车型和宝马760Li车型。以保时捷Panamera和法拉利California为代表的跑车品牌也展出了保时捷双涡轮增压4.8升直喷V8发动机和首次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法拉利4.3升V8发动机。

  概念车:渐成新车型风向标

  本届车展,合资和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都带来了多款概念车,例如昭示新一代福克斯的福特iosis MAX概念车,预示新一代别克GL8商务车的别克Business MPV概念车,上汽和南汽分别推出的荣威N1概念车与名爵MG6概念车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荣威和名爵品牌尽管出现时间不长,产品线目前也不够丰富,但是高起点研发理念已经逐渐成形。研发实力稍弱的南汽在通过联合的方式也逐渐走出一条合作并差异化发展的产品路线。

  自主新车:原创意识有所加强

  此次车展上展出的一汽B50,东风风神S30,荣威N1等体现出比其他自主品牌具备更高的起点。江淮B18、东南V4、长安E301等自主品牌所推出的准量产概念车和概念车让人们看到自主品牌正向研发的决心,也清楚表明“正向开发是态度问题,而非技术问题”。公众对于自主品牌的热情以及厂家倾注的精力,时间和资金会帮助自主车型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度。

  合资新车:新平台新动力提速引进

  本届车展,众多合资企业纷纷展出即将引进新款车型。例如长安铃木新奥拓,东风悦达起亚福瑞迪,广州本田新奥德赛,上海大众斯柯达昊锐等都即将引入中国市场。其中通用汽车在本届上海车展的表现尤为抢眼,力推的雪佛兰科鲁兹采用的是通用第二代Delta平台,这个平台实际也是通用启动的全球紧凑级轿车战略的核心和基础。这个平台在研发之初便是定位于2009年后通用紧凑级车的全球平台,它将成为未来通用旗下多达8款车型的共享平台。

  Crossover:豪华SUV的转型

  如果说2007年上海车展刮出来的Crossover跨界风格停留在小型车层面上的话,本届上海车展的跨界风则吹到了豪华SUV领域中。采用沉重车架的传统SUV已经逐渐成为历史,承载式车身则成为豪华SUV的共同点。纯粹的越野功能与笨重的造型风格,已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于SUV的需求,跨界SUV的出现创造出一个成长快速的市场。SUV与轿车的融合产生出更加经济省油但却还保留一定越野通过性能的新一代休闲车。

  高端轿跑车:紧盯中国富豪需求

  本次车展,保时捷和法拉利都带来了最新的产品:保时捷Panamera和法拉利California。从这两款新车型对于舒适性和实用性的妥协,我们可以看出高端跑车品牌也开始关注市场需求而不再是沉迷于传统的坚持。随着2004年奔驰CLS四门轿跑车的面世,既有跑车般的操控性能,同时又有着四门轿车的宽大空间和日常实用价值,四门四座轿跑车逐渐成为市场新宠。此次在上海国际车展首发的保时捷Panamera便是保时捷对于四门轿跑车的尝试。

(编辑:大道无形)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