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下乡真的来了。一个总额为50亿元的财政补贴计划激起了人们对于汽车下乡的无限遐想,这个预计可以带动100万辆汽车销售的大蛋糕,终于实实在在地摆到了众多汽车厂商的面前,剩下的就是看各个车企如何使用刀叉了。
如何把握农村人群汽车消费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车企能否在这场汽车下乡争夺战中成功分得一杯羹。农村人群对汽车的购买力有限,所以有着较高的价格弹性,几千块钱的差异就可能导致购买决策的变化。同时,农村人群更多的是看重汽车的功能性,买车就是为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所以汽车的品牌效应在农村肯定不如在城市那般强势,农村人群很少会为品牌的溢价支付费用。
因此,针对农村市场的车型究竟给予怎样的配置就成为各个车企智慧的体现。维持那些华而不实的配置,车是不错,价格却把潜在购买者都撵跑了;而一味地删减配置,价格倒是便宜,可车的口碑也就砸了。在二战中,最好的坦克是德国的虎式坦克,可最后胜利的却是廉价和粗糙的美国谢尔曼坦克,其关键在于坦克只要拥有能够赢得战争的配置即可,而不需要精细到可以参加博览会的程度。这对于现在需要下乡的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合适的配置可以赢得市场,但同时也需要销售渠道的铺设以占据市场。现在汽车的单车销售利润其实很微薄,其利润的大头在于售后的维修、保养等服务。在这方面,各家车企都是心知肚明,纷纷采取措施,比如在4S店之下设置二级店、维修网点等,甚至像电影下乡那样,组织起一支流动的维修队伍。渠道为王,这在农村汽车消费市场也不例外。
正如许多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汽车下乡绝非一片坦途,已经有消息传出,在一些省市里的汽车下乡已经走样为本地生产的汽车下乡,这显然违背了国家出台汽车下乡政策的最初愿望,因此需要坚决对这样背离政策的趋势予以制止。(韩哲)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