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前后,大众将在中国市场实现销量翻番,达成200万辆的销量目标;与此同时,大众计划到2018年在华经销商达到2000家;在10年时间中,大众将引入不少于40款车型,车型总量从目前的44款增加至50款以上;另外,大众还将实施发动机小型化战略,引入TSI发动机和DSG变速箱等先进技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2018战略
“我相信,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竞争对手,有我们这样的信心和计划”。这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在“2018战略”发布后提到的一句话。实际上,“2018战略”从某一方面看,是大众向所有竞争对手发出的一封挑战书,大众用明确的远期规划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感受到了未来10年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事实上,大众之所以敢于在中国进行这个涉及200万辆销量、40款新车、接近甚至超过10年的庞大计划,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更是因为中国市场对德国大众的重要性。简单说来,在德国大众对本土的8000名员工实施裁员时,中国的三家公司表示不会有人员调整。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市场占到了大众全球销量的16.4%,而丰田在中国的销量仅占6.5%,通用的这一比例只为13%左右(加上上海通用五菱销量)。而按照大众的计划到了2018年,中国市场占据大众全球销量的两成,成为大众第一汽车市场。因此把中国市场纳入远期规划,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也是实现大众2018年全球销量过千万的重要部分。与此相反,丰田、通用、福特等跨国车企在中国基础相对薄弱,况且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它们的投资选择也变得更为谨慎。
另一方面,大众“2018战略”中提到的产品和技术引进,可以说把未来10年的中国车市的竞争重新定义,从表面花哨的外观战升级到了真刀真枪的技术战。其实,近年来,中国车市一直弥漫着“二流市场论”,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中国市场量上的发展并没有引起质上的变化,跨国车企始终藏着掖着,包括车型、发动机等技术都与欧美市场有一代以上的差距,就是包括大众自身,都存在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局面。
不过,大众现在开始实施的发动机小型化战略,国产TSI发动机和DSG变速箱,每年引进4款车型等措施,应该会让其他所有厂商开始思考中国市场的地位问题,迫使竞争对手们要拿出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否则将面临淘汰的危险。
而作为“中国通”的大众可能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瞄准了中国政府在政策面上对产业技术升级的倾斜。大众表现出的“以技术保市场”的策略,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很可能产生影响,在未来10年掀起一场中国车市的“技术风暴”,再次加快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步伐。
其实,当台上的范安德、刘坚和安铁成高举那一副“众”字卷轴时,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了全新的10年,或许我们以后再回顾2009年,会为大众无形之中为中国车市带来的巨大改变而鼓掌。
早报记者刘学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