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2009年全国两会近日召开,众多汽车界的老总代表委员们就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发展提出有积极意义的提案议案。以下是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议案全文。
一、现状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外部需求受到抑制的形势下,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至关重要而又颇为复杂的问题,而当前世界又遭遇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啸也波及到我国,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拉动内需,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 原因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这次危机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且迅速席卷全世界。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美欧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因此,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快就波及到我国的实体经济。东南沿海出口加工型企业首先受到波及,其后,中西部生产性企业也由于东部地区消费需求减少而受到影响。对比1998年的金融危机,2008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无论从力度、波及面,还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都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而言,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内需,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农民收入低下,消费结构的极度不合理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的重要因素
占总人口70%的农民收入低下,消费下降,是制约内需的主要原因。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无疑在农村。对于9亿农村人口所组成的2亿多个家庭来说,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00多万台(件)的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农村居民每实现1000亿元最终消费,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2356亿元的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工业部门的中间投入1253亿元,农业部门620亿元,第三产业478亿元。事实上,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能不能顺利完成从落后经济到发达经济的转变,关键取决于农村所能提供的能量和容量,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兴旺与否。应当说,靠9亿多农村人口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将是持久和不可估量的。
(三)收入的不均衡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补充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国民经济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居民收入严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性差异较大,由于改革开放之初,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都对这一前所未闻的壮举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即所谓“摸着石头过河”,首先开发了沿海地带,形成了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东西部地区性差异发生巨大变化,体现在收入水平就更加明显,使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同时产生较大的不均衡,西部地区的有效需求明显小于东部;二是居民个人间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也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水平。在城镇居民中,目前看来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存在着一大部分低收入者,并且占有较大比例。有人形象地说“20%的人掌握着80%的存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居民购买力的差距。三是城乡差别加大,由于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重心向城市转移,致使农村改革停步不前,至今依然保持在八十年代初期的生产模式,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城乡收入差别加大,由于收入差距较大必然会影响消费结构,从而加大了有效需求不足的严重性。
三、建议
(一) 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
目前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阻碍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我国内需不足的直接原因。要推动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关键是要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通过改善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收入增长潜力,并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和农产品加工增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增长机会。二 在改善农业结构方面,我国农业内部可挖掘的收入增长潜力还是比较大的,关键是要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品质量,不但要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粮食质量,还应立足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业。
(二) 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
从长期来看,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使农业劳动力成为非农业劳动力,使农民变为非农民,即迅速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可以说,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入WTO后,农业部门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因此势必要求更快地实现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在非农产业的选择问题上,应遵循在适度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或者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原则,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除了前述农产品加工业之外,还可按照产品生产特点进行纵向分工与协作,实现城乡企业间功能和优势互补。例如,在农村可以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采掘加工业、机械设备加工制造业等。今后若干年,随着福利分房向货币化购房的逐步转化,随着住宅金融的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住宅消费和房地产投资必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速,进而将带动建筑建材、装饰装潢、家具制造、家用电器以及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可以为农民就业创造一个巨大的空间。最后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有消费需求的农村地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目前我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农户的收入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了城镇中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但前者的家电普及率明显低于后者,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的消费环境比较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而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因此为农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成为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一环。
(三) 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近几年来,政府的财政收支增长很快,连续数年在20%以上,大大超过了居民收入和GDP的增速,财政收入增长快主要是税收增长快,而税收来自企业和个人的交纳,因而税收增长实际上是一个紧缩的因素,如果与经济建设支出联系起来,则是紧缩了非国有企业,扩张了国有经济。更重要的是,用高投资支撑的经济增长,其最显著的成果是政府收入的迅速增长。因此,财税改革应当加紧进行,其主要方向是减税,可以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调高到2500至3000元人民币。
(四) 政府工作可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社会发展为主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把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政府远没有承担起自己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能。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通过政府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政府主动承担起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劳动就业、廉租屋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职能,增加政府财政在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把社会事业的发展作为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作为教育、医疗、住房等扩大内需的配套措施,政府应采取有效手段,确保各项措施的到位。
1、发“教育券”普及国民义务教育拉动内需
中国老百姓要看病,要孩子上学,要养老,其中教育是这些需要中重要的一项。比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几乎名存实亡。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挑战,但大量人口(特别是农民和民工子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怎么可能为未来的产业升级提供足够的高技术工人呢?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倾斜性政策,考虑直接给弱势阶层发送教育经费。比如,每户有孩子的农村家庭,按孩子的数量,一个孩子给五千块。这钱不是现金,而是教育券。持有者只能用来把孩子送到合格的学校读书,不能挪作他用。发教育券比起政府直接投资建学校有效得多。如果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办教育,钱经常会被挪用贪污,学校还是连校舍也偷工减料,乱收费还是制止不了。一旦一个农村的孩子手里有五千块的教育券,怎么把这张教育券挣到手就成了学校的生存之根本。这就鼓励一大批民间的私立学校前来和公立学校竞争。教育券在老百姓手里捏着,你办学校的就如同推销商品一样,必须物美价廉、服务周到、让顾客满意,否则就关门。这样,教育就真正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
2、 向国民发放“消费券”
国家应给国民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这是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的特殊办法,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同时,消费券只有附带尽可能少的对象限制,让不同阶层的民众都能在市场中自由选择,才能确保不扭曲正常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理想的发放消费券方式,应该是人人有份,以体现绝对的“公平、公正”。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消费券,仍保留了扶危济困的功能,发放的群体主要是城市中的下层民众;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其“政治正确性”,唤起民众对消费券的好感。一旦实现普惠制,不分贫富皆有份,恐怕消费券所考验的,就不仅是社会各阶层彼此包容的胸怀;弄不好,还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社会震荡。通过这一临时措施,有可能让内需得到一时刺激,让市场上的过剩产品尽快得到消化,让商家在资金问题上迈过坎,如此,政府宏观上的救市举措也相应有了较好的施展空间。另外,发放消费券的具体操作需要按照市场规律谨慎而科学地设计,让行政行为真正意义上成为市场的辅助手段,绝不能让消费券空泛的发放而已。
3、调整房地产市场消费
(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问题。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进度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试行,完善政策、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对于企业调高开盘价的,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另外增加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的供应,加大开发投资的力度,增加市场供应量。(2)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对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申请购买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居民,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加大对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调整为两年。(3)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进行合理的融资需求,取消城市房地产税。(4)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职责,因地制宜解决其他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问题。(5)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统计制度,完善市场监测分析机制,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调控措施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4、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普及医疗保障制度
(1)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的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减负担,搞市场化、产业化,更不是“民进国退”。同时,政府要对医疗市场进行监管,特别是对医疗服务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实行招投标的监督办法。(2)建立起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通过吸收社会性资金进入医疗行业提供营利性服务,打破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局面。(3)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因此,应在农村普及医疗保障,国家应在农村医疗方面加大投入,保障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4)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改变"以药补医"的状况。(5)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实行职业医生准入制度,杜绝农村存在赤脚医生的现象,同时,要提供医德,杜绝医生“收红包”行为,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6)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既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良好的服务、诚实的劳动和高超的技术,获得较高的报酬。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