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临危受命搏出中国军车NO.1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15:35  新浪汽车

  如果说张泉在Jeep2500的研发过程中是勇挑重担的话,那随之而来的“中国第二代0.5吨级军用越野汽车”研发任务,无疑是一次“临危受命”。

  由于车型陈旧,多项指标已无法满足国家新的法规要求,以及军队提升装备水平等原因,诞生并生产了40年的BJ2020作为第一代军车即将退出历史舞台,2002年,北京吉普在同十几家汽车企业的竞标中胜出,光荣承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代军车的研发任务。就在人们为此欢欣鼓舞,欲再圆北京汽车自主研发梦想的时候,次年8月发生的一场变故,却险些让此前北京汽车人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此时二代军车正处于研发的关键阶段,部分原有核心开发人员的流失让整车的研发顿时混乱,一时间流言四起,几乎所有人都悲观地认为“军车这个项目完了”。

  特殊时期,需要一个特殊的人承担起这个艰巨的任务,给研发队伍树立信心,同时也让军队放心。经过公司高层的反复商议,决定让时任产品部副经理兼发动机底盘科科长的张泉承担二代军车研发负责人的重任,带领余下的研发人员完成军车的研发任务。张泉和他带领的团队接受了这个挑战,因为他和这个团队中所有的人都明白:研发二代军车对于所有北京汽车科技人员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从第一代军车BJ2020的研制到现在,已经经过三十多年积累的技术需要新的载体,北京汽车科技人员几十载的梦想需要变成现实,如果放弃将遗憾终生。张泉在公司领导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为了干好军车,产品经理的职位我借用三年!”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乘用车工程院的张青平,多年后谈起张泉受命于危难之际,勇挑二代军车研发重担时,仍记忆犹新。“因为当时各方已经对军车开发情况非常担忧,可以说张泉是在非常特殊的时期代表这个团队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一般人没有勇气接”。这无论是对张泉个人而言,还是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但伴随着挑战,机遇也由此而生。

  当时军车的研发形势与普通项目不同,由于时间进度关系,很多设计开发工作必须保证一次性成功,几乎没有失败和反复的机会。火线上任的张泉,在军车开发过程中,一直盯在研发的第一线,甚至只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工程师,亲手参与多个系统的设计工作。工作细致到对车门各层钣金、加强筋等处的设计,都一层一块的分析研究。设计中的每一步每一个位置都精益求精。每个项目的评审,他也都要亲自参与。这种身先士卒、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感染了整个研发团队,所有研发人员都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来弥补已经拖期的进度和人力严重不足的窘境。

  对于当时面临的危机,张泉形容为“断其一指”。由于此前的整车造型没有得到军方专家认可,而流失的研发人员又都是造型和车身设计的骨干力量,他只能重新进行造型设计,否则军车研发就没有基础,成为一纸空谈,并意味着整个项目的失败。

  时间成了张泉最大的敌人,之前发生的事件让军车研发时间整整耽误了半年。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有的产品部中层领导甚至对工程师提出了听似滑稽但反映出实情的“一天工作25小时!”的要求。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团队的带头人张泉更是身先士卒。为了军车新造型,张泉将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挤出来。但受限于资金、时间等因素,他跑遍了全国也没有请到合适人选来做造型。最终,张泉将宝押在了偶然结识的美籍华人设计师汪振宇身上,此时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造型的重新设计一定会成功。

  为了让军车新造型能够反映出军队威武之师、雄壮之师的风貌,屹立于当代国际著名军车之林,由于国家文化的差异,张泉通过各种方式启发设计师以感受中国元素,向设计师传递他所理解的中国军车“造型语言”。“不巧的是,那时候设计师刚刚遭遇车祸,大腿骨折打着钢钉,而军车的造型设计工作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完成的”,张泉说起二代军车造型诞生过程的时候,仍觉非常惊险。

  军车造型设计期间,由于时间紧张而带来的“惊险故事”还有很多。1/4油泥模型制作阶段,恰逢“十一”长假,需相关领导对模型进行评审,才能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为了赶时间,团队内部评审只能在深圳与对方工作过程中穿插进行,完成模型后立即携带模型回京,由于无法空运携带,发生了铁路回京途中广州车站换乘时,同事曲秀兰女士为让相隔两个站台的模型换乘上车,硬是把要正点开动的火车拦下来近三分钟,保证了第二天的评审进行。

  就是用这样的精神,从2003年9月底到2003年12月,车身造型从创意到三维可视表面,至少需要6个月以上时间的行业标准被打破了,张泉和他的团队只用了一半时间就完成了曾经没有人敢想的事情: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奇迹诞生在人们的面前。

  此后的工程设计阶段,张泉就更没有闲下来过,他每晚都要工作到晚上十点钟以后,在他的带领下,产品部的大楼经常在夜晚还是灯火通明。

  2004年初的春节期间,张泉仍忙碌于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车身设计委托资源;

  2004年3月前后,张泉每周六、日都要到东北检查设计进度;

  2004年5月的一段时间,因为探讨样件试制资源,张泉每天工作到午夜12点;

  2004年8月开始,表现新造型及车身结构的军车成功进行了改进样车试验;

  此后,每逢样车试制阶段,张泉就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车间;到最后的总装调试,张泉几乎就已经住在车间里……

  “太累了!”这是后来张泉对那段近两年工作时间唯一的形容。

  几年的辛勤努力,终于为张泉和他带领的研发团队带来了应有的赞誉。先后经过3次苛刻的可靠性试验,在漠河零下40度的极冷、云南元江的极热极湿、新疆吐鲁番沙漠的干热、西藏的高原等4种极限条件下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以及在新疆的红旗(参数配置)拉普、东北的漠河两个边疆哨所所处恶劣环境中试用,100%自主研发的二代军车,其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和部队适应性均表现优异,军队也为此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第二代0.5吨级军用越野汽车的成功研制,大幅提升了新时期我军装备的科技水平。诸多最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全车完全使用国产重要总成部件,顺利通过军方主持的最苛刻的定型试验,无一不彰显北京汽车的科技实力。张泉和他带领的这支研发集体无愧“中国二代军车主创团队”的美誉。

(编辑:赵文杰)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