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纸上谈车:上汽弥足珍贵的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 07:47  北京商报

  中国汽车产业首家实行海外并购的公司——上汽眼看着就要对韩国双龙说拜拜了,看来这第一个螃蟹不太好吃。日前,双龙汽车已向韩国地方法院提请“回生程序”,这标志着上汽对双龙的经营很可能自此悬崖撒手。

  很多专家表示,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桩跨国婚姻。原因无它,上汽不具备收购的技术优势和历史经验。举凡世界上成功的收购都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比如宝马收购MINI,资金是一方面,同时技术家底也让英国人无话可说。而上汽空有资本优势,对并购消化起来自然常有掣肘之感。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不然怎么会说“摸着石头过河”。既然要国际化,既然要“走出去”,就必须计提“学费”的坏账损失。透过上汽在他乡的博弈,我们才真切明白,原来国外的工会如此难缠,而且破坏力惊人;原来适应当地文化并不像说说那么简单,进去才知道怎样的盘根错节,一厢情愿的真诚没有用。因此,对于之前沸沸扬扬的抄底美国汽车产业,也终于有了比较之后的冷静认识,连双龙都搞不掂,更何况家大业大的“三大”。

  不过,矫枉切忌过正,如果只把上汽的海外并购看成是失败的“反面教材”,从而因噎废食,对海外并购就此噤若寒蝉也是不负责任的。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今天的撤退,是为了以后大踏步的前进。”有了上汽的宝贵经验,我们以后再行海外并购就有案可循,需要做哪些功课,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我们经常说后发优势,其实有些时候,学到的和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完全是两回事,没有上汽的摔跤,我们还是不懂如何趋利避害。

  对于双龙,上汽该断则断,没必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当初上汽的收购无非就是看中双龙的技术价值,可迟迟无法实现的国产化让这意愿大打折扣。而且,双龙汽车本来盘子就小,产品结构单一,可谓先天不足;又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更难提振。如果勉为其难地继续输血,其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个无底洞。两年前,戴姆勒壮士断腕般地甩卖克莱斯勒,而如今目睹克莱斯勒的艰难处境,再没人认为这是个亏本生意。

  而在上汽与双龙这段婚姻中,有一个“第三者”却不能不提,那就是强势的工会。不知何时,资本主义的工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利益组织。如果不是美国汽车工人协会的种种“过分”福利薪金要求,美国的“三大”也不至于因成本负担而根本无力与日系车竞争,同样,没有双龙企业工会动辄以罢工相要挟的逼宫,比如反对裁员、提高待遇,上汽对双龙的管理也不会这样焦头烂额。通用能够征服大宇,是因为其有着熟稔的与工会缠斗经验,上汽显然在这方面有所缺失。

  韩哲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