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最近有点窘。
2008年12月以来,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罢工、扣押上汽员工、要求注资,给其母公司——上汽集团,制造的麻烦不断。据最新报道称,嗷嗷待哺的双龙再次从上汽获得259亿韩元(合1960万美元)“输血”。
收购双龙曾经是上汽引以为傲的海外并购壮举,但是从收购之初到现在,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的一句话,也许可以作为最好的注解,“双龙汽车的问题一言难尽”。
创办于1954年的韩国双龙汽车,是韩国最早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越野车生产商之一,最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2003年1月11日,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汇众公司与双龙汽车签署协议,以6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双龙“MB100”的整条流水生产线,这被业界看作是上汽有意收购双龙的一个信号。
2005年10月29日,上汽终于以5亿美元,结束了长达1年有余的收购战,将双龙捕获。但这却不是上汽梦想成真的开始,2006年8月,上汽收购双龙不到两年,便遇到了因劳资纠纷引发的韩国工人罢工事件。而此次最具矛盾性的焦点在于,双龙须用裁员换上汽的注资。
随后此次罢工的平息,双龙劳资双方达成的最终协议是,双龙管理层撤销553人的裁员计划,到2009年为止,每年投资约3000亿韩元开发新车。然而,上汽与双龙的关系并未就此得到缓解。
上汽和双龙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似乎已经演变成一场口水仗。双龙工会以反对裁员、增加公司投入、反对技术泄密作为抗议双龙管理层的理由。在传出上汽计划在华设厂与双龙开发SUV车型等消息后,双龙工会像韩国司法当局举报上汽盗取双龙技术,阻止双龙在中国生产……
而上汽则表示,对于双龙寄予了极大的期望。2006年上汽股份发布的《上汽双龙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显示:上汽计划在5年内累计约25亿美元,用于上汽双龙的研发、销售、提升产能等。该发展计划也预计,双龙在2011年将销售33万辆汽车,收入6万亿韩币(约合64.63亿美元),净利润率达到3%至4%,在韩国汽车市场占有率方面超过通用大宇进入前三名。
对于双龙工会“技术外泄”的指责,上汽也曾对媒体表示:“我们只是按照合同进行的正常的技术转移而已,这和其他汽车企业没有区别。”
除了应对双龙工会制造的麻烦外,双龙的业绩也让上汽失望。在收购完成的4年时间,双龙除2007年实现盈利2.1亿元外,2005年、2006年和2008年(预计)亏损28.58亿元。
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双龙在韩国国内销量同比下降59%,仅有1632辆;出口量下降65%,仅有2203辆;2008年前11月,销量同比下降27%,仅87125辆。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双龙汽车的净亏损达到981亿韩元。而2007年同期实现净利润167亿韩元。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下滑,双龙汽车日益陷入困境。根据汽车业有关人士测算,为了维持正常经营,双龙汽车2009年至少需要6000亿韩元。到今年4月份,双龙汽车还需要归还到期公司债务1500亿韩元。
面对糟糕的业绩,上汽希望通过结构调整,使双龙的成本得以降低。双龙共有7100余人,生产一线共有5000余人。双龙生产1辆汽车的人工费达到600万韩元,大约3万元人民币,人力成本占车价的20%以上,是全球汽车业单车人工费用平均水平的2倍。该措施依旧遭到双龙工会的抵制。更为重要的是,上汽判断,如果现有员工结构不改变,即使援助2亿美元,双龙公司也只能维持运营5到6个月。
汽车专家贾新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或许到了选择退出的时候。陷入亏损困境的双龙显然会拖累上汽。也许,上汽和双龙将重现菲亚特和通用分手的历史。“陷入窘境的上汽,想要退出也并非易事,也将付出代价。”贾新光表示。
双龙这块鸡肋,让上汽赔了夫人又折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报记者 魏珍妮报道
不支持Flash
|